为了考辨孔子对女性的态度,给孔子“正名”,我们梳理一下典籍中与孔子有关的女人们:
(一)九个姐姐。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有九个姐姐,与他都是同父异母的关系,她们是他父亲与第一个妻子施氏生育的。因为是同父异母的关系,再加上孔子十七岁前“孔母讳墓”,所以,孔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当然也不知道自己有九个姐姐。没有小时候的感情基础,孔子与九个姐姐之间来往不多。
(二)孔子的母亲。孔子的母亲颜徵在青年守寡,独自抚养孔子成人,是一位伟大的、令人尊敬的母亲。她付出了很多艰辛,可以说孔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深受母亲影响的。但因为颜徵在与叔梁纥是否有合法婚姻关系,历史上一直存有争议,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尊崇孝道、提倡“母教”时,总是推出亚圣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的故事妇孺皆知,其实孔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曾几次搬家,最后搬到常常举行祭祀礼仪的周公庙旁边。可是,孔母颜徵在的艰辛付出,因难以判断其是否“女德”有亏,而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三)孔子的女儿。孔子有两个孩子,除了儿子孔鲤,还有一个女儿。文献上没有留下孔子女儿的名字,她应该是个平凡的女孩。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重视自己的学生公冶长,就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虽然他还在监狱里,但不是他的错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论语》记载公冶长的,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条。当公冶长还在被监禁时,孔子便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这既需要很强的是非判断能力,也要有敢于对抗现实的勇气。公冶长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孔子应该是在对他全面了解的前提下,把女儿嫁给了他。仅此一点,孔子便值得我们敬仰和佩服。至于他女儿是否同意,我们不得而知。从孔子尊重人性的一贯作风看,或许他女儿喜欢公冶长,所以孔子在这种关键时刻答应他们的婚事。
(四)孔子的侄女。各种文献记载中也同样没有这个女孩的名字,《论语》中只记录了孔子对她的谈婚论嫁,谈的还是她的夫君,孔子的学生南容(南宫括)。《论语》对南容的记载有三条: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先进》)
南容一天要诵读《诗经·大雅·抑》中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好几次,这句诗的意思是:白璧有了瑕疵是可以琢磨的,但如果语言上有了漏洞是不可弥补的,不可逆。这说明南容这个人言语十分谨慎。
《论语》中还有两条关于孔子这位侄女婿的记载,孔子对南容都做了比较高的评价。当然,孔子能够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南容,也表明南容有很好的品德。孔子看中南容的就是他的品德,所以才把侄女嫁给他,因为这样的小伙子比较可靠。
无论是孔子的女儿还是侄女,《论语》表述的主旨并不是要记录她们,只是为了彰显孔子的识人之明,同时说明公冶长和南容品学兼优。这两个女孩的身影只是不经意被记录在了历史中,因为记录者太轻描淡写,以致关于她们的所有信息都是空白的,只知道她们的身份是孔家的女孩。与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女人是谁呢?当然是他的妻子。
(五)孔子的妻子。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子,能与圣人组建家庭,生儿育女呢?圣人的夫人,有什么样的风范呢?大家可能都很向往,也很好奇。遗憾的是,这位孔夫人却隐没在历史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但书里没有一个字涉及他的妻子。历朝历代研究孔子者甚多,但没有看到有谁专门研究过他的妻子。但是孔子肯定有妻子。因为,《论语》记载着孔子教子和嫁女的事。既然有儿子有女儿,就一定是有妻子的。孔子一生坎坷,出生不久即丧父,十七岁丧母。尽管孔子有九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们却均属同父异母,孔子的哥哥孟皮还是残疾人,跛脚。孔子能够娶妻,应该没有得到哥哥和姐姐们的帮助。一个“贫且贱”的孤儿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娶妻生子,除说明孔子品德、言行都有过人之处外,同时也证明,那个当初看上他的姑娘,确实有胸怀、有眼力。(www.xing528.com)
这个姑娘就是亓官氏,与孔子一样,是宋人后裔,两个人在民族文化上有共同来源,自然也就多了一点儿共同语言。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十九岁那年娶亓官氏为妻,一年后丌官氏生子,鲁昭公曾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故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后来,亓官氏还生下一个女儿。两人有儿有女,生活本该是个“好”字,可是,按一些古书的说法,为孔子生儿育女之后,孔子却休了妻,离婚了,是最早卷进离婚事件的中国名人。不过那时不叫“离婚”,而称“去妻”或“出妻”,也曾称作“仳离”。
我们很自然想到,孔子为什么离婚,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能看到的具体的证明他们夫妻感情恶劣的资料,就是《礼记·檀弓上》的记载:
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孔子的儿子孔鲤在母亲去世一年的时候因为思念母亲而哭泣,被孔子斥之太过分了,孔鲤在他的斥责下停止了哭泣。从孔子对孔鲤的呵斥中,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夫妻感情太凉薄了。更令人吃惊的是,《礼记·檀弓》说“孔门三世出妻”,孔子、孔鲤还有孔子的孙子孔伋都离婚了。
关于孔子是否“出妻”,什么原因“出妻”,历史上有很多争论。唐代的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解释这一条说:当时孔鲤的母亲虽被孔子休回娘家,但在她去世后的一周年内,孔鲤作为儿子还可以为她守丧,周年一过,就不应该哭了,孔子听到儿子服丧期满后还在哭,认为有悖于礼制,因而责怪孔鲤。
因为年代久远,资料有限,今天的我们很难确定孔子离婚的原因。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孔子夫妻感情确实不好。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夫人亓官氏卒,先孔子七年去世。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正在卫国,期待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夫妻已经十几年没见面,可见早已互不相干了。孔子的弟子们应该都熟悉和了解老师的家庭情况,知道孔子不喜欢自己的妻子,所以在《论语》中没有一条记录的文字。
因为缺少历史记载,亓官氏这个女人的喜怒哀乐一直沉寂在历史中。直到宋朝,儒学更加兴盛,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亓官氏才被宋真宗赵恒追封为“郓国夫人”;元至顺三年(1332年)又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孔子改称“至圣先师”,她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夫人”。孔子死后,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开始建有寝殿专祠,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火后重修时已为神主牌位,上罩木刻神龛,龛前置供桌。
无论是受供奉也好,“出妻”说“被离婚”也罢,其实都与亓官氏无关。她的命运正如历史上无数女子的命运一样,她们的人生就像自然界的花草,开了、落了,她们为家庭、为子女默默奉献了一生,却群体性地隐没在了历史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