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就有一个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的学生,名叫端木赐,字子贡,是卫国人。据说子贡出生之时,他的妈妈梦见神赐给自己一块宝玉,因而给儿子取名曰“赐”。子贡天生仪表不凡,长得帅,还擅长“言语”,列为孔门“十哲”之一。我们知道,孔子对巧于言辞总不怎么欣赏,他曾经明确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孔子认为能说会道的人很少有仁德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就说:“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子贡的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经常会被孔子驳斥。对这种驳斥,子贡反而心存感激,他改变自己空谈的毛病,出语更加恰当,注重言语的外延和内涵。
在外交场合和关键时刻,子贡的“言语”之能就派上大用场了。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述,齐国蓄意要攻打鲁国,孔子对弟子们说,国家面临危难,你们何不出来效力呢?子路、子张等请缨,要去齐国游说,孔子没答应。子贡请求出马,孔子当即就同意了。于是,子贡先到齐国,挑唆齐国攻伐吴国,随后又到吴国,鼓动吴王去还击齐国,然后再去越国,对越王说吴王的坏话,最后来到晋国,说吴王有野心,让晋君做好抵御吴军进犯的准备……子贡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在诸国之间煽风点火,挑拨离间,结果吴军果然与齐军交战,吴军战胜后又兵临晋国,却被以逸待劳的晋军击败,越军乘机侵袭吴国,最终吴王夫差被杀,吴国灭亡,越国由此称霸。这就是所谓“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言语”的杀伤力竟如此之大!子贡的出使成为历史上能言善辩的佳话,所以清朝有一本古代间谍史著作《间书》中,把子贡当成了中国间谍的鼻祖,称赞子贡的间谍才能。
子贡还是经商的高手。《论语·先进》中记载了孔子对子贡经商能力的感叹: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将颜回和子贡做对比,颜回安守本分,穷得叮当响,孔子说子贡不安天命,去做生意,揣测行情却每每猜中。子贡的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家累千金”。《史记·货殖列传》共记载了十七个人的经商活动,将子贡列在第二。据《史记·货殖列传》说,“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越王勾践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子贡通过经商达到如此显赫地位,并成为孔子的代言人和杰出的外交家,他不仅是中国间谍的鼻祖,也堪称中国“儒商”第一人。
孔子有一段经典语录,全面阐述了他对富贵的态度,就是在与子贡的问答间阐明的:
有一次,他的学生子贡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孔夫子认为,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的人,虽然很了不起,令人佩服,却不如虽贫穷却乐观、富裕而好礼的人。无论贫穷和富有,好礼并安于道,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子贡经商与后世商人谋取暴利不同,在他看来富贵并不是洪水猛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义而富且贵”“为富不仁”。子贡富甲天下,但他却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无谄、无骄看作经商的原则。他向孔子请教一个人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论语·学而》)孔子首先表示肯定,告诉子贡这固然不错,但希望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如贫穷却快乐,富贵又谦虚好礼。孔子温婉地否定了子贡的看法,提出了安贫乐道,有钱而谦逊好礼的道理。子贡在富贵面前能够做到不失本心,谦虚好礼,是非常难得的。(www.xing528.com)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讨论,子贡所占篇幅比颜回还要多。比如,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表里如一,不能只要本质好就行了。这理论听着比较枯涩,但没关系,子贡口才好啊!他打了个比方说,如果把虎豹皮上有花纹的毛都拔去,那它们的皮就同去了毛的狗皮和羊皮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只有将外在和内在和谐统一,才是个真正的君子。
子贡刚跟孔子学习的时候,认为自己比孔子还要有智慧,两年后,认为自己和孔子一样了,到了第三年,知道自己怎么也不及孔子。而当孔子逝去,此时,先进弟子如颜回、子路、闵子骞、仲弓等已经死去,后进弟子如子游、子夏等,声名还未显达。只有子贡,名誉声望已经强盛。然而,子贡不彰显自己的名声,只宣扬老师的仁德功业,将老师比作泰山,比作日月,认为自己是无论如何不可逾越的。司马迁作为有远见卓识的史学家,他在《史记》中甚至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推动的缘故。
子贡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的怀疑精神。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在孔子的时代,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彻底妖魔化,且成为天下“共识”: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论语·子张》)
周室“伐纣”而得天下,是人们观念中正义的象征。然而,子贡怀疑这种主流“共识”,认为纣的恶未必像人们说得那么厉害,并由此推断:君子要是“居下流”,天下所有的坏名声都会落到他的头上。子贡这种质疑性的见解,在当时无疑是独到而犀利的。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只是由于子贡讲学著书少,所以,在孔子后学中,影响反而不如子夏、曾子、子游等当时名声不如他的孔门弟子。
有像子贡、子路、颜回等一大批优秀的弟子,正是孔子作为老师的最大成功,也是他的最大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