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教导的十大杰出青年

孔子教导的十大杰出青年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七十二贤人之中,孔门又有“十大杰出青年”,这是在《论语》中提到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四个门类被称为孔门四科,而“十大杰出青年”被称为孔门“十哲”。他的学生冉伯牛也是孔门“十哲”,“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品行出众,列在“德行”一科。

我们现在提起孔门弟子,自然心存仰慕之情,觉得他们都是才俊啊。在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人们却不这么看,往往对之侧目而视,有很多不理解。比如,孔子的学生里就有出狱的犯人公冶长,相传公冶长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公开评论他说:“公冶长这个人,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这样的信任与肯定,对身陷牢狱的公冶长来说,是多大的精神鼓励啊!公冶长也确实没有辜负孔子的厚望,一生治学,鲁国国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专心教书育人,弘扬孔子学说,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试想,如果没有孔子的信任与鼓励,公冶长出狱后能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就已经很不错了,何谈成为青史留名的“贤人”?孔子这样一位好老师,一定会有许多优秀的学生。孔门弟子三千,这三千多学生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呢?

要给这么多的弟子排一个名次,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幸亏有了司马迁的记录,我们才知道其中最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当时没有我们今天的学籍管理制度,这三千弟子各自姓甚名谁早就不得而知。经清代学者梁玉绳爬梳、考证,只得出一百零九人的姓名(梁玉绳等撰《史记汉书诸表订补十种》)。而那七十二贤人的身份、事迹,在今天能全部明确的也不到一半。

七十二贤人之中,孔门又有“十大杰出青年”,这是在《论语》中提到的。这“十大杰出青年”的入选理由也不一样。分为“四科”,即四个领域,孔子也是从这四个不同的方向,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德行科,是在道德、品行上特别突出的,共有四位同学: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科,指的是特别聪明,能言善辩的人,有两位代表:宰予和子贡。

政事科,指政务和事务,通俗地讲,就是能够做官,而且政绩出色的,一位是冉求,另一位是子路。

文学科,指熟悉文献,读书破万卷,代表人物是子游和子夏。(www.xing528.com)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四个门类被称为孔门四科,而“十大杰出青年”被称为孔门“十哲”。我们仅以其中名气相对较小的“德行”科学生仲弓为例,来看看孔子作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精心培养。孔子秉承“有教无类”的原则,所以从身份上看,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比如,曾经陪孔子去周王朝的首都洛邑访学的南宫敬叔,就是鲁国的贵族;大多数是平民百姓,甚至还有当时身份最低贱的“贱人”的孩子仲弓。仲弓家非常贫穷,以放牧为业。他的父亲不仅身份低贱,还穷凶极恶,有人以此作为攻击仲弓的借口。孔子却驳斥说,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不好,而且还可能很杰出。《论语·雍也》中,孔子打了一个比方,说耕牛的儿子,也可能成为献祭的公牛。那个时代特别重视祭祀,送到祭坛上的祭品都是最好的。献祭的公牛都是长得最高大、健壮、漂亮的公牛。孔子用献祭的公牛来比喻仲弓,凸显了他对仲弓的欣赏。仲弓深得孔子的器重,后来做了地方长官,政绩突出,这充分证明了孔子的眼光。

《孔丛子》一书传说由孔家后人于汉代写成,记录孔子和孔家后代言行,也记录了德行科的同学闵子骞的音乐才华。

有一天,可能是休息日,孔子待在家里弹琴散心。闵子骞恰好在隔壁,他超级喜欢听老师弹奏的琴曲,就静静聆听。他听了一会儿,觉得老师今天的琴声很特别,似乎有点乱,于是就去跟曾子同学说:“老师平时弹琴的声音清澈平和,而今天的琴声低沉忧闷,还有点乱,老师有什么心事才这样的呢?”于是,两个人就一起进屋里去询问孔子。孔子笑了,说:“我确实是在弹琴的时候心乱了,刚才弹琴的时候,正好猫在捉老鼠,猫小老鼠大,很激烈的一场战斗!我的心受到干扰,所以琴音才会有些乱,你们能听出不同来,我们可以一起研究音乐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闵子骞在音乐方面的修养是高深的,孔子为有这样聪明好学的学生感到高兴。

孔子不仅与学生感情深厚,还以礼相待。他的学生冉伯牛也是孔门“十哲”,“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品行出众,列在“德行”一科。可惜的是,他身染恶疾,就是传染性的不治之症。别人都躲得远远的,孔子却总是惦记他,实在放心不下,就去探视冉伯牛的病。因为染的是恶疾,冉伯牛不愿见人,孔子竟然“自牖执其手”,从窗户中伸手与病人两手相握。(《论语·雍也》)孔子这样做,既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又维护了病人的尊严。

“十大杰出青年”外,还有两位同学也非常突出:一位是以孝行为天下所知,据说是《孝经》作者的曾参,《论语》中称为“曾子”;一是好学深思的子张,他在《论语》里面出现的次数仅次于子路和子贡,在孔门弟子中排第三。子张出身微贱,但是经过孔子教育后,名声显达于天下。孔子死后,他独立招收子弟进行教学活动,宣扬儒家学说。据《韩非子·显学》记载,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而“子张氏之儒”列在最前面。可见他这一派在后儒中,势力是相当大的。

在不同侧面各有建树的孔门弟子,也比较清楚地勾勒出了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才模式——熟悉文献,待人接物能够应对得体,长于政事,最关键的是个人品行要立得住。

孔子非常真诚,和学生之间感情深厚,孔子死后,弟子们都服丧三年,在孔子墓边结庐守丧。三年后,弟子们相向痛哭,诀别而去。只有子贡不肯离开,又在孔子坟边守丧三年,前后共六年。孔子的弟子们和一些鲁国人,在子贡的感染下,加之一直难忘孔子老师的种种,相继前往墓旁居住,渐渐有一百多家,因此那里被命名为“孔里”。再后来,孔子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体思想,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也对东亚文化圈,乃至世界范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弟子已不只三千,直到今天,孔子还是我们全天下华人的共同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