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这么一位伟大的老师学习,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会很关心,就是跟孔子学习要交学费吗?
收费,但是特别便宜。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脩”是肉干,“束脩”就是十条肉干。意思是“只要主动给我一束干肉以上作为见面礼,我就不会不教他”,这一“束”肉干,仅仅是十条肉干,恐怕也是中国数千年间学生拜师礼中最微薄的吧。孔子把这个可以决定人一生、影响人一生的教育大门的门槛,放得空前之低,就是为了“有教无类”,让所有人都有学习机会。孔子并不是在做虚假的广告,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那么,孔子是喜欢吃腊肉吗?一定要“束脩”?这十条肉干孔子也没有放在心上。孔子在意的是,学生拜师,要有一定的礼仪,通过束脩这个礼仪,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那孔老师办学是像我们今天的大学这样有好的办学条件吗?
没有。尽管后代对孔子的教育事业评价得极高,孔子却是在艰难中承担了办学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难题和麻烦。
孔子的办学条件是怎么样的呢?
孔子办的是私学,没有国家经费,没有财政拨款,收费又极其低廉。由此可想见孔子办学条件的简陋与艰难。
孔子做老师,自己负责招生,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更不要说“月薪”“职称”或各种“荣誉称号”了。甚至孔子在被不法之徒肆意践踏的时候,都不能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但是,孔子却对教育事业、教学工作十分痴迷。对孔子来说,无论有多少麻烦,甚至是遇到灾难,孔子都会为教书育人“不亦乐乎”!比如,孔子和弟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曾来到宋国。即使是在东奔西走、风尘仆仆的状态下,连个教室也没有,孔子还是不忘教学生们学习礼仪。他们师生就在一棵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权臣司马桓魋因为孔子以前批评过他,就想报复孔子。孔门师生在树下演习礼仪,他就去砍树,破坏课堂教学,更扬言要追杀孔子,孔子只好和学生逃离了宋国。尽管发生了恐怖事件,但孔子没有被吓住,他还是充满热情地教育学生。
在这样简陋与艰难的条件下,孔子共培养了多少学生呢?
据《史记》记载,有三千人之多。我们只要一提到孔子,就说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主要就是因为他创办了私学。孔子创办的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呢?(www.xing528.com)
首先,它打破了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将教育对象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平民。
其次,私学是专门的教育场所,这就打破了政治和教育合一的教育体制,使教育独立于政治之外。教师可以自由讲学,学生也可以自由择师。当然,也会促进大家独立思考。
自孔子之后,私学迅速发展起来,很多人创办了私学,私学当时已有竞争出现。《庄子》这本书里就记载了,跟孔子同时,有个叫王骀的人,也在鲁国办学,王骀的门人,也有三千人之多。
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庄子·内篇·德充符》
这个王骀年轻时犯过法,受刖刑被斩去一脚,是个独脚人。《庄子》中的这个故事,一开篇似乎就是在对儒家宣战——这个王骀身体有残疾,还在鲁国教学,学生人数又和孔子一样多。很多学生就是听了王骀讲学,决定离开孔子,投入到王骀门下。庄子的这个铺垫性描述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我们在心里自然就会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人能和孔子相媲美呢?庄子创造出了一个孔子的学生常季,来替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常季听了王骀讲学,心头不服,去请教孔子,说:“那王骀算什么,犯有前科,被砍成独脚,还公然办讲座,同老师抗衡。他站在讲台上,随便聊天,毫无风度;坐在厅堂里,也不讨论,只偶尔插话。奇怪的是听讲者都很虚心,回去还说收获很大,都说是空虚而去满载而归。有人说这种教法是所谓的‘不靠言传而靠意会’,真有那么一回事吗?老师怎样评价王骀这个人呢?”孔子说:“这王老师是个有大智慧的圣人啊,我只是来不及拜访他罢了,迟早要拜他为师的。至于那些晚生后辈,学养比我浅,内心比我空,不去好好听讲,行吗?岂止鲁国的读书人,我真想率领全天下读书人去听他讲学呢。”
可能有习惯逆向思维的朋友会想问:这话真的是孔子说的吗?
说上述这段话的孔子是庄子虚拟的孔子,其实说话者是庄子本人。庄子是个有趣儿的思想家,他的主张明明与儒家完全相反,却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断提起一个个儒家人物。尤其是儒家的圣人孔子,整天被他挂在嘴边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儒家讲究“言传身教”,庄子却推崇“不言之教”。庄子自己的学生不多,他却塑造出了一个让著名教育家孔子钦佩不已的人物,这个人物的形象又和孔子恰好完全相反。用孔子的伟大更衬托出自己教育理想的高超!我们且不去管庄子的逆向思维,《庄子》中的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史记》里记载的,孔子的私学曾“三盈三虚”的实情。所谓“三盈三虚”,就是孔子的私学有时候学生多,有时候学生少。因为孔子时代学生学习是自由的,没有现在的学籍管理制度。当时的学生觉得哪个老师好,就跟哪个老师学习。学习的内容也相对自由。
我们只要说起春秋战国,就会用“百家争鸣”这个词来形容,这和孔子的“私学”有关系吗?春秋战国是一个学术文化极其繁盛的时代,繁盛的前提就是私学的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以新的办学形式聚徒讲学,从而成为传播学术文化的先驱,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思想家,如墨子、孟子、荀子、庄子、李斯等,都是在私学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这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在漫长的人类教育史上,孔子的私学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育文化和优良的教育传统闻名于世,对整个人类文明,尤其是东方文明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