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一看孔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何呢?
一般对孔子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彬彬有礼的高大男人。《论语》第十篇叫作《乡党》,里面说到孔子的种种举止行为,可以看出,他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很谦恭的,做人的准则和行为是很严肃的,日常生活是很有教养的。在那个时代,这就是一种礼仪。而如果我们剥离那个时代背景来看,这种教养就是文明。这种礼仪文明体现在孔子行为举止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存在于孔子的衣柜中。
我们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如果乘上哆啦A梦(叮当猫)的时空穿梭机,回到孔子的时代,来到孔子家,打开孔子的衣柜,我们会看到什么呢?孔子的衣橱里各种质地、各种颜色的朝服、祭服、斋戒服、休闲服一样不缺,还有舒适的浴衣和睡袍;甚至还有数件高档皮大衣,狐狸皮袍子、羊皮大衣、麑裘皮衣等。
孔子为什么要穿得这么精致?孔子倡导“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就是要君子不讲究物质的追求而注重精神的追求,那他为什么还会这么讲究服饰穿戴呢?
因为,讲究穿戴等于讲究礼仪。
先看《论语》中记录的孔子本人在服饰穿戴上的讲究: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论语·乡党》)
弟子们特意当成重要言论和行为在《论语》中记录下来,可见孔子对衣着的重视。这一大段文字,都体现了孔子对穿戴的哪些讲究呢?(www.xing528.com)
一是穿戴要符合社会习俗。在缝制衣服时,对服装的剪裁一定要讲求细节的完美。“君子不以绀饰”,就不能用不恰当的布料做衣服领子与袖子,孔子认为制作服装时,细节的考究和完美是首先要注意的。在孔子时代,红色和紫色不是正色,“红”的正色为“赤”,“紫”的正色为“玄”。赤和玄都是很贵重的颜色,红色和紫色与这种贵重的颜色相接近,也就连带被重视,所以不用作家居服的颜色。如果穿了红色或紫色的家居服,就是违反了“礼乐”文化。
二是讲究穿衣服要分场合。夏天特别热的时候,2500多年前的人们在家都穿织得特别稀疏的葛布单衣。在孔子的时代,棉花这种农作物还没有传入中国,没有棉织布,丝绸极少,是贵族穿的,一般老百姓都穿葛麻织物。大热天的在家里穿葛布单衣,比较通风凉快,可是出门去,就有透露之嫌了。因为葛布的经线和纬线都比较稀疏,方便夏天时穿着透气散热。但这种质地稀疏的葛布穿着在身,易于造成今天所谓“薄、透、露”的透视装效果,而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所以必须套上外衣才外出,和现在有些人越露越美的观念大不一样。
三是讲究色彩搭配和谐。“缁衣,羔裘;素衣,麂裘;黄衣,狐裘”,尽管是高贵的裘皮衣,也要搭配和谐色调的罩衣才能显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黑色的外套要配羊羔皮做成的皮袍,穿素白色的衣服要配上麂鹿皮做成的皮袍,穿黄色的衣服要配上狐皮做成的皮袍;家居所穿的皮袄要比一般的衣服长一些,右边的袖子却要短一些,是为了在家穿着舒适,也做事方便。
要特别注意:这里的服饰搭配基本都是同色系的!和今天男士的服饰搭配基本相同,不是蓝西服红领带那种过时的装束。为什么孔子有这么多件裘皮大衣呢?都是什么场合穿的呢?这些皮大衣都是在礼仪场合穿的,“缁衣,羔裘”,黑色的外套要配羊羔皮做成的皮袍,是朝服,上朝穿的;而在接待外国(其他诸侯国)使者、宾客时穿的礼服,即为“素衣,麂裘”,素白色的衣服配上麂鹿皮做成的皮袍;“黄衣,狐裘”,黄色外套配狐狸皮袍是家居待客穿的。
四是讲究服饰符合礼仪。着装一定要适合客观环境的需要,要做到“朝服而朝”,在上朝时,一定要穿上朝服,只有穿上了朝服,才能去拜见国君,这表示对君主的尊重。上朝和参加祭祀仪式时穿的礼服,要宽袍大袖,会增加礼节仪式中的美感;平常穿的衣服必须要勒紧,束紧,这样会比较利索;穿羔羊皮袍和戴黑色的礼帽就不能去悼念死者,因为羔羊皮袍和黑色的礼帽是在正式场合穿的,不能吊唁时穿;凡是斋戒祭祀,一定要穿着布浴衣去洗澡。
在所有的服饰中,孔子最重视什么衣服呢?丧服。因为丧礼是孔子最看重的一种礼仪。关于丧服之礼,当时的很多人也不懂,比如,《礼记·曾子问》中,孔子的学生曾子问孔子,结婚那天,新娘已经上路,突然接到新郎父亲或母亲去世的消息,怎么办呢?孔子说:新娘就换掉吉服改穿麻布深衣,用八尺长的生白绢将头发束起来去奔丧。新郎新娘虽然没有举行完婚礼,但一起奔丧,本身就是对二人夫妇身份的认同,虽然有些不祥,但符合礼仪。《礼记·檀弓上》中也有一段孔子关于丧服礼仪的记述,孔子的学生南容的妻子是孔子的侄女,她的婆婆死了,不知道该如何束发髻才得体,就去问自己的叔叔孔子。孔子告诉她说,你不要把发髻做得过高,也不要做得过大,要用榛木做一尺长的簪子(吉服簪子一尺三寸)簪发,束发垂下的带子要保持八寸长。
孔子如此讲究穿戴,并不是他追求奢靡生活,而是因为在他眼里,讲究穿戴等于讲究礼仪。归纳起来孔子的服饰思想有三:一是色彩搭配要协调,二是衣服式样要端庄,三是穿着要看场合,别犯忌讳。总之,衣服的穿着既要以礼的精神为准则,又要能体现舒适和美感。当然,2500多年后,中国人的服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要说面料,连式样也不可同日而语了,但穿着的原则是不变的,孔子老师对服装的讲究完全可以和今天的时装思想对接,今天的人们同样需要掌握和运用这三条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