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川江号子:关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

川江号子:关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号子见证了关河上商旅往来、商贸云集的盛况,见证了关河纤夫风雨无阻的血泪辛酸,见证了两种船运方式的巨大变革,见证了关河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的苦乐酸甜。这一文化遗产如不及时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关河号子将很快不复存在。关河号子作为宜宾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青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传承后继无人,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将成为千古绝唱。

川江号子:关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

关河号子与关河水运息息相关,而关河水运的衰败原因主要是自然及社会发展等因素促成的。据相关资料显示:

(一)1978年200多米高的鲢鱼洞峭崖因爆炸崩塌,堵断关河,崩岩以下河段2—3日人可卷裤过河,河中鱼惊蹦跳。至此,关河盐井以下不再通航运输。至1979年初,安边至横江、豆沙关全程水道作废、停航,而只有渡口过河船和极少数船只在营业。

(二)盐水公路,内昆铁路,宜塘(筠连塘坝)公路,安横、横双公路,双龙、捧印、凤仪公路的逐年建成通车,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代替了水路运输,关河上的船只急剧减少。到1985年,关河段还有10艘船在营业;1990年以后,4艘机动船被出租给宜宾纸厂;1992年10月,先后将301、302船卖给宜溪船运公司,水路运输逐渐被淘汰;到2000年下半年,全部驳子被处理,关河水运彻底结束。关河号子赖以生存的载体已不复存在,一代一代伴随着关河传下来的船工号子,正随着水运行业的消失而消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木船航运兴盛的时候,号工与船工的比例约为1∶20,唱得好记得多的老船工十分稀少。60多年过去后的今天,散居于各地的许多老船工都已相继离世,尚在世者也年事已高,而唱得好记得多、能够完整地唱关河号子的号工更是屈指可数。(www.xing528.com)

现代水利、电力的迅猛发展,加之水库的兴建,使昔日的激流险滩已成平湖,船工所剩无几,关河号子已渐消失。号子见证了关河上商旅往来、商贸云集的盛况,见证了关河纤夫风雨无阻的血泪辛酸,见证了两种船运方式的巨大变革,见证了关河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的苦乐酸甜。这一文化遗产如不及时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关河号子将很快不复存在。时过境迁,过去关河上来来往往的白帆木船已被机动船代替,船工的号子也人去声匿,很难见到昔日的白帆、号子景观。关河船工再也无法在凛凛江风的伴奏下重展当年风采,偶尔从幸存老船工唱出的号子声中,仍然能清晰地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和情感,深深地为那些本不该消逝的遗产而惋惜。关河号子作为宜宾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青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传承后继无人,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将成为千古绝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