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面试中语言技巧使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面试者的知识和修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会推动面试的顺利进行,协调考生与评委的沟通,使评委能够全面了解考生的能力和素质。下面我们介绍一些面试实战中的语言技巧,来巧妙展示语言的“亮点”。
(一)“我”字使用要巧妙
1.减少“我”字的使用频率。在教师公开招聘面试中,考生极力向评委推销自己:“我”适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某某学校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又有不愿意做别人的观众的心态,因此在考生频繁地使用“我”字的时候,评委可能已经厌烦了。
2.变单指的“我”为泛指的“我们”。
3.用较有弹性的“我认为”“我建议”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觉得”“我想” 等词语,以起到缓冲作用。
4.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5.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我的拙见”“我个人的看法”等。
6.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我”,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省略主语变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总之,除了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环境下,应慎用和巧用“我”字。
(二)发表意见的技巧
教师公开招聘面试中,针对某一教育问题,考生能否发表合理的、深刻的、有建设性的观点,是面试中一项常规而且重要的测评项目。为了争取评委的认可,考生除了要具备真才实学以发表真知灼见外,也要掌握表达自己观点的技巧,以此来促进评委对自己观点的理解和接受。表达自己观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学霸修炼秘籍
层层递推法是指先从评委易接受的但离你的真实主题较远的观点谈起,逐步接近你的真实观点——在评委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前提下,以清晰的逻辑去推销你的观点。反证法是指用“相反”的方法提出观点,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终阐明你真正的观点。
(三)做恰当的解释
在教师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评委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解释”本身并不难,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1.解释的态度应端正
考生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评委要求你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得不耐烦或自傲,很多时候,评委并不是真的不懂或没听清,也不是想知道考生到底懂多少,而主要是考查考生会不会解释。考生也不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自己的回答被怀疑,需要自己做出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考生在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
2.应适时收尾
如果评委已经做了某个判断,考生很难改变他的观点时就不要再急于解释,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否则就可能将考生与评委的关系弄僵。
3.有理有据
解释其实就是阐明考生的论点和论据。在有确凿的证据和一定的逻辑推理的支持下,评委会很容易接受考生的解释。
4.实事求是
解释时若真实情况难以直言,请考生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巧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乱加说明。考生若有不便直说的或考生不愿在考场表露的,可以如实向评委说明并请求他们谅解。
5.承担责任(www.xing528.com)
当考生被要求解释自己过去工作学习中的失误或某些不足时,不能仅仅只说明事情的经过而不谈责任,考生最好勇于承担责任。因为评委在意的是谁承担的责任并做了怎样的处理。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考生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的后果会很严重。有的问题甚至只需自己承认自己的失误或不懂,不用解释。例如考生迟到五分钟,除非有确实的理由,否则不要解释,诚恳地向评委道歉就可以了。
(四)不断提升面试语言的逻辑性
考生的发言需简洁、精练、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容,避免议论冗长。
1.避免表达模糊不清和前后歧义
面试回答中如果没有事先交代,不要使用简称或把一些名词进行简化,否则很容易让评委误解或使评委觉得模棱两可。如某考生叙述大学期间某次青年志愿者活动时说,他成功地进行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初次体会到大学生创业的感觉。该考生用“青年志愿者活动”来指“勤工俭学活动”,造成评委们的误解,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歧义用语。
2.前后指代清楚
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后者可以大量使用代词,读者有足够的视觉空间容纳上下文,因此,代词使用得多没关系。而口语速度快,如果代词用得太多,评委难以根据上文来分清指代关系。尤其是“他”“她”“它”在口语中是分不清的,因此考生在考场上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可以少用人称代词,能用姓名的地方尽量用姓名。
3.叙述情节提供确切信息
有些考生回答问题,不紧扣题意,泛泛而谈,例如被问到对过去的某件过失怎样认识时,考生回答:“有一次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样的回答由于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4.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口语可能很随便,经常在谈话的双方都明白时省略主语。如:“昨天去哪了?”对方不会听不懂。但考场上即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也最好不要随意省略主语。面试考场上应使用较正式的口语,尤其是必须注意对评委的称呼不能省略。
5.话题末尾作小结
对于一些时间、空间、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段话,考生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给评委清晰、完整的感觉。
6.增强谈话的逻辑性
考生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加强句与句之间的过渡接应,并突出逻辑关系。
(五)借“口”说话
面试时的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考生提出的,需要考生正面做出回答。有些问题考生如果借“口”说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案例
评委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优秀吗?”如果考生正面回答:“我想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如果考生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我本科四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评委能接受、能认可的。如果考生说:“我母亲一直认为我很聪慧……”就不太合适,因为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权威。此外,考生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一些。
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只要避免了这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
(六)面试用语的“禁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