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社会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没有一个最终的定论。结合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对其角色的特定要求等实际情况,通常采用以下七条标准评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能保持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一般来讲,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就显得特别重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学习应有正确的态度,求知欲强,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能够自觉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与满足。
(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能正确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做到自尊、自强、自爱、自制,摆正自己的位置,勇敢面对挫折和困难,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状况设置合理的人生目标,做一个接纳自我、发展自我的人。
(三)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情绪,是人们各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情绪体验,大学生也是如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多数情况下都应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良好的心境,应富有朝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既克制又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四)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www.xing528.com)
人格品质完整是指个体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统一的,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即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等方面能平衡发展,使其保持整体统一,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十分重要的条件。大学生要乐于与人交往。交往动机端正,不卑不亢,关心和帮助他人,交往中保持完整独立的人格;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评判事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正视现实,善于将自己融入不同的环境,积极地适应环境,积极投身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感受到乐趣。当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社会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力求与社会环境协调一致。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人类的生命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且都有着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大学生的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在行为上表现为勤学好问、积极探索、勇于挑战。如果整天萎靡不振、喜怒无常,那么肯定出现了心理问题,其心理行为也不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