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道观 在丹山赤壁山崖之上,高耸的四明道观是一座崇祭道教三清的道教宫观,也是四明山、宁波、舟山、天台一带的道家活动中心。三清大殿中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道家“三一”学说的象征。宫观是道教信仰的产物,为道教举行活动和供道士栖息而建,起着展示道教面貌的作用。在古代,宫观的节日往往就是民众的节日,庙会便是一种庆祝宫观节日的约定俗成的形式。
由于种种原因,山区道观相继倾圮,信道的民众因失去活动场所而散布民间。据有关资料记载,余姚县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时,尚有正式道徒282 人,多为在家的火居(火炬)道士,大多数道士隐居在柿林、大岚、梁弄一带。20世纪50 年代初,有道士班数家,各家均拥有法器、经文、袈裟、锣鼓、管弦等,为人荐斋、送殡、招魂、逐煞、做道场、放焰口等。
现存的四明道观为清朝重修、民国时期再修、2002 年重建的建筑,砖瓦结构,共三开间,由山门、玉皇殿、灵官殿、广场等结构组成,面积为1220 平方米,是浙东道家神宫圣地。唐朝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载:“四明山,丹山赤水洞天,在越州余姚县,刘樊得道。”(www.xing528.com)
白水宫道观 又名祠宇观,可容三五人,传说是白公诵经问神之所。据村民说,东汉时有下邳人刘纲,原为上虞县县令,后因喜爱四明山水,便弃官偕夫人樊云翘拜白公为师,向他学道炼丹。刘、樊二人在学道过程中常切磋道术。最后得道成仙时,白公也脚踏祥云来到大岚,口称“尔等夫妇道心精诚,心地善良,已成正果”。说完,刘、樊二人在大岚山顶白日升仙。刘纲先上皂荚树而上天,夫人则平坐云气,冉冉飞举。传说虽然离奇,但足见此处山水灵秀。
唐天宝三年(744),唐玄宗遣使祭祀,因大岚地区山高路险,特令道士崔街和处士李建将位于大岚的白水宫道观移建到潺湲洞外刘、樊修道的故居。宋政和六年(1116),宋徽宗下令扩建白水宫道观,增建玉皇殿,并书“丹山赤水洞天”匾额,悬挂祠内。元代,道士毛永贞来主持白水宫道观,见洞下石滩广阔,滩上多菖蒲、河车、芝草、苍平耳属等药材,生机盎然,将其取名为石田。在此试种水稻,亦有一二成收获,因此在旁建石田山房,焚香修道。据近年考证,白水宫遗址有两处,一处在白水冲上游道士山南麓,面积小,遗物少,为白水宫旧址。另一处在白水冲下平坡上,遗物较多,尚有大枫树十株、九龙松一棵、泉井一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