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禽畜饲养成果及相关习俗:柿林村养狗猪羊牛鸭等,并增加家庭收入

禽畜饲养成果及相关习俗:柿林村养狗猪羊牛鸭等,并增加家庭收入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狗、猪、羊、牛、鸭等,目前以农户散养为主,作为家庭经济收入补充。兔饲养量少,新中国成立前,村民主要养肉兔以自食。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饲养专业户兴起,家禽饲养业逐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辛勤的农家人重视家庭副业,多饲养家畜以求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春节时,村民会在牛圈栏上贴“六畜平安”字样,或贴一张平安符。首次放青,多于牛角挂红丝绵以求吉利,还要饲牛粥、牛酒。

禽畜饲养成果及相关习俗:柿林村养狗猪羊牛鸭等,并增加家庭收入

村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狗、猪、羊、牛、鸭等,目前以农户散养为主,作为家庭经济收入补充。

旧时,柿林村有山王庙,附近村落有牛王庙,村民多去拜祭以求六畜兴旺。村民现在仍旧有养猪的习惯,有的还专养母猪繁殖仔猪出售。1958 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生产队均办农场,以集体养猪为主。1983 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农场停办。随着生猪市场开放,商品化养猪专业户兴起,原有散户养猪的传统被改变。羊历来为农家自繁自养,有绵羊和山羊两种。兔饲养量少,新中国成立前,村民主要养肉兔以自食。新中国成立后,养兔业有所发展,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城乡一度兴起“要发财,去养兔”的言论,以养长毛兔为主,因兔毛价格疯涨。鸡、鸭、鹅的饲养极为普遍,并有自繁自养的习俗,大多以自食为主。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饲养专业户兴起,家禽饲养业逐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村民买猪购牛都选择吉日,冬至过后,逢亥年不杀年猪。农民多忌食牛肉,不准乱宰杀牛,因为怜其辛苦,故牛老死均予埋葬。辛勤的农家人重视家庭副业,多饲养家畜以求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养牛 “牛是农家宝”,村民们对牛非常重视。春节时,村民会在牛圈栏上贴“六畜平安”字样,或贴一张平安符。初春则用草籽拌切碎的稻草饲之,称“稻花草”。清明后开始放牧,称“放青”。首次放青,多于牛角挂红丝绵以求吉利,还要饲牛粥、牛酒。“人民公社化”时期,公社给每头牛配发5斤的“牛酒票”,和人喝的酒一样凭票供应。还有卖牛不卖牛绳的风俗。冬至日,牛主为报答耕牛,用甜丸粘于牛头牛尾,表示与主人一同过节。冬天,给牛吃干稻草,饮热水。母牛发情配种后,主人会送红包给公牛主。如果自由配种,主人知道后会给牧童红包并送饲料给公牛。母牛养小牛,三朝平安,牵出栏散步,来到田间,套上犁耙,象征性地犁田数圈。牛牯阉割、小牛穿鼻都需请专门的人做手术,并送红包。

养猪 民谚云:“百姓不饲猪,穷了不得知。”农家多以养猪为主要副业。旧时建猪舍,有请泥、木匠在家中食点心的习俗。食者须将点心全部吃完,以求此后所饲之猪“吃口好”。买小猪须带一束猪窠稻草,称“千斤草”,以求猪以后长得好,重达千斤。出售或宰杀成猪之后,须以酒肉敬谢“猪菩萨”。养母猪要请“猪栏菩萨”。出售仔猪亦要在猪栏前设供,焚香烛、烧纸元宝。大猪出栏时,主妇在大猪的颈项拔几根鬃毛丢回猪圈。买猪者要笑着说:“大嫂手头红红,养猪只只大。”母猪配种结束后要用竹鞭子打母猪后臀数下,说:“顺顺十二只,生仔牛咯大。”村民认为属虎者不能看母猪养小猪,因为猪虎犯冲。小猪生病要给母猪服药,让药通过母猪乳汁喂给小猪。将药拌进饲料,盛于盆内放在地上,男主人跨过去,然后女主人喂之。

卖猪、杀猪后,要在次日早上用猪血猪肉咸菜一起煮半锅,一户一碗送去。邻居接过来不用回礼,就笑着说:“财气,又卖猪了。”对长辈则要煮一碗猪肝酒送去表敬意。(www.xing528.com)

养猫、狗 晚上要把狗喂饱,让它守夜。猫晚上要少食,督促其捉老鼠。家里如果先有狗,之后才来猫,女主人要抱猫到狗前拜三拜,并祝曰:“先来阿哥慢来老弟,和睦相处,各司其职。”夏至要给狗、猫洗澡,寓意健脚骨、不生病、不生虫。还要给狗颈圈上挂一条七彩丝线,给猫耳朵穿一条红线或挂一条红布。

养鱼 捕鱼养鱼的水域俗称“鱼荡”,养鱼者俗称“师傅”。一般春季放养鱼苗,至冬季则用大网“牵鱼”(捕鱼)。村民把渔民称为“温笃公”,他们熟谙水性,有捕鱼绝技,能于寒冬腊月脚划扁舟,或以一童于船尾撑楫“捉梢”,赤身泅入水底徒手捕鱼,出水立刻钻入火钵烘热的棉被,待继续作业。

养鸡、鸭、鹅 除鸡、鸭等常见家禽,20 世纪70 年代养鹅成风,祀神用“鹅盘”,待客用“鹅酒”,结婚用“喜鹅”,扫墓用“坟鹅”,过年用“年鹅”。临近春节,则户户以精饲料肥育,俗称“栈鹅”。孵鸡、鸭、鹅忌搅动粪缸,以免“盘头”(孵不出来)。孵出后把蛋壳倒入粪缸或挂在粪缸边,以告孵化成功。

牛、羊、猪是山里人的命根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畜牧。每年春、秋有祭祀畜牧保护神——“龙王”的习俗。柿林村村口现存的土地庙,就是祭祀龙王、土地神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