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明金殿:陈氏金殿的历史之谜解开

昆明金殿:陈氏金殿的历史之谜解开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用宾主建太和宫,距今已四百多年。看来,陈用宾是否主持铸造金殿、现在的金殿为谁所造、鸡足山金殿来自何处,一股脑儿全成了疑问。于是,崇祯十年,沐天波授命云南巡抚张凤翮,把陈氏金殿移到滇西鸡足山中峰。晋宁、富民都属昆明管辖,这说明铸造陈氏金殿时,连省垣普通老百姓都参与了,更证明鸡足山金殿确实是从鸣凤山移去的。陈氏金殿是重檐歇山顶,而武当金殿是重檐庑殿顶,形制和尺寸都有所不同。

昆明金殿:陈氏金殿的历史之谜解开

陈用宾主建太和宫,距今已四百多年。“金殿”(铜殿,为方便下称“陈氏金殿”)是核心,理应大书特书,但他的《鼎建太和宫记》里,涉及“金殿”的仅寥寥数语:立意则“拟稍仿太和规度,冶金为殿,以昭假玄穹”;动工则“绳墨是虔,厉锻是取,材用庀也”;竣工则“奕奕乎,翼翼乎,激日曜而纳光者,中严之敞殿也”。就这几句话中,除立意的“冶金为殿”以外,其他只能说暗含“金殿”而已。铸造“金殿”,在云南可谓破天荒大事,却只如此轻描淡写,真有点儿反常。加之后来有传说这座殿被搬到鸡足山去了,有人一想,偌大一座殿如何搬得动,于是怀疑了。《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作者就说:“愚意如此重器,何能迁动运之,历十余日程,登数十里之高峰。盖以鸡足铜殿与此规制略同,故傅会其说耳。”看来,陈用宾是否主持铸造金殿、现在的金殿为谁所造、鸡足山金殿来自何处,一股脑儿全成了疑问。

其实这问题不难释解。第一,前面说过,陈用宾建金殿,主旨不在宗教,更不在抢个“得胜头回”,而在政治教化。在他心中,把成祖文皇帝的“龙颜”请到云南,满足“远方冠掖,瞻慕圣容”的愿望,达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之”的目的,才是立意之所在。金殿之铸建,不过“稍仿太和规度”而已,点到即可。否则,大肆渲染“金殿”之奇特壮丽,未免喧宾夺主。第二,金殿搬迁之事,徐霞客《滇游日记》有所记载:“沐府亦伺其意,移中和山铜殿运致之,盖以和(按:指太和)在省城东而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故去彼移此。”据说,沐英后人逐渐衰落,风水大师乘虚而入,告诉沐天波,金克木,金殿在省垣,正克着他沐(木)家。而且金之位在西,如今却在省垣东北,错位了,该移到西边,以归其位。于是,崇祯十年(1637年),沐天波授命云南巡抚张凤翮,把陈氏金殿移到滇西鸡足山中峰。徐霞客是中国古代最具科学求实精神的地理学家,他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另外,鸡足山高僧大错和尚原撰、清代云南督抚范承勋修订的《鸡足山志》也说:“辛巳黔国沐天波移云南省城太和宫金殿来此山,废普光殿并塔,就其址以立金殿”,“康熙三十年,殿阁俱灾,惟铜殿独存”。出家人不打诳语,除了时间(1641年)记错以外,鸡足山中峰金殿确实是从太和宫移去的。第三,至于说偌大一座铜殿如何移得,那就是外行话了。金殿不是整体浇铸的,而是先铸造各种构件,然后组装的。迁移时,拆卸开来,运到鸡足山再组装,也就不难了。所以,《鸡足山志》说“金殿”是“立”,而不是“筑”,高僧用字还是有讲究的。第四,张增祺先生《云南建筑史》载,1965年他们考察鸡足山金殿时,发现铜殿部分铜瓦上有“晋宁善男某某捐瓦一块”、“富民信女某某捐瓦一块”等铭文。晋宁、富民都属昆明管辖,这说明铸造陈氏金殿时,连省垣普通老百姓都参与了,更证明鸡足山金殿确实是从鸣凤山移去的。(www.xing528.com)

那么,这座陈氏金殿究竟其貌若何呢?令人无限惋惜的是,它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已被彻底捣毁,铜构件或熔铸他用,或作废旧出售,乃至张增祺先生曾在废铜仓库中见过鸡足山金顶的门扇。现在唯一能予人慰藉的是,梁思成先生留下了它的照片。陈氏金殿是重檐歇山顶,而武当金殿是重檐庑殿顶,形制和尺寸都有所不同。陈用宾说他主持建太和宫,只是“稍仿”武当“太和规度”,是有分寸的。另外,民间传说金殿建成之后,砌建崇台的石匠很以自己的作品而踌躇满志,期待众人一赞。不料事情忙乱,众人未及欣赏崇台之精美,对崇台竟未置一词。这位石匠不禁悲从中来,竟从环翠宫的舍身崖一纵而下,以性命殉了自己的艺术。昆明人的人生观中具有一种悲剧美的观念,以为世上万物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一点遗憾,而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因此而以性命相殉。这与正统的廉价乐观主义颇异其趣。比如开凿西山三清阁的吴姓石匠,已雕凿到龙门最后一道工程“魁星点斗”,只等魁星手中点斗之笔雕完,便可功德圆满,不料一凿子下去,竟把魁星的笔尖凿掉了。他也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转身跳下千百丈高的龙门悬崖,为艺术而殉身,至今让人听了还唏嘘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