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网络互联7层框架,即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参考模型,如图1-3所示。在OSI中“开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同样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图1-3 OSI参考模型结构示意
1.OSI参考模型分层原则
OSI参考模型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方法。具体分层原则如下:
(1)每层功能的选择应着眼于使该层协议标准化。
(2)每层都应有标准的定义和相适应的描述。
(3)每层的功能要尽量局部化并相对独立,在某层内改变的功能不会影响到其他层。
(4)每层的功能的选择都应基于已有的、比较成熟的技术。
(5)每层只与它的上、下邻层产生服务接口,每层的界面都应设置在服务描述少、信息流穿过接口最少的地方。
(6)层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2.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
OSI参考模型自下向上分为7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每层各自完成相应的功能。
1)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物理层是网络通信的数据传输介质,由连接不同结点的电缆与设备共同构成。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负责处理数据传输率并监控数据出错率,以便实现数据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3)网络层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在结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链路,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等。
4)传输层
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四层。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包次序,以及其他关键传输问题。(www.xing528.com)
5)会话层
会话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五层。会话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到点传输不中断,以及管理数据交换等。
6)表示层
表示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六层。表示层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
7)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七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为应用软件提供服务,如文件服务、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与其他网络软件服务。
3.OSI参考模型数据传输过程
图1-4给出了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
图1-4 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
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输过程如下:
(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主机A中的应用层,应用层为数据添加应用层的控制报头后,形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送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添加表示层的控制报头,形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送到会话层。表示层按协议要求进行数据格式变换或加密处理。
(3)会话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添加会话层的控制报头,形成会话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送到传输层。会话层报头用于协调通信主机之间的进程通信。
(4)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添加传输层的控制报头,形成传输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送到网络层。传输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5)网络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报文被分解为多个较短的数据单元,添加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形成网络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送到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分组。
(6)数据链路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添加数据链路层的控制信息,形成数据链路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送到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帧。
(7)物理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形成物理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通过传输介质传送到下一个主机中的物理层。物理层的服务数据单元成为比特序列。
(8)主机B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从物理层依层上传,每层拆除该层的控制报头,形成相应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直至到达应用层。最后,应用层将数据传送至应用进程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