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华
看见
很喜欢水木年华的一首歌——《墓志铭》,歌词极简单,浅吟低唱,反反复复只有这么两句: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出生;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遇见你!我爱这世界,因为我爱你;我爱这世界,因为你爱我!
学习到今天,我觉得歌中所唱的“我”和“你”,其实都是自己,通常所说的身与心、灵与肉,其实就是物质的身体与精神的生命存在。身体是可以被看见被触知的,而看不见的那部分,只能依靠觉知。这部分有很多种命名和表述,心,灵魂,自我,或者其他,我以为不需要花精力于名词上辨析,所有的命名,无非就是表明在物质的身体之外的,还有某种存在,某种高于眼睛所见的,本质的,真正的东西。
教育亦然。眼见的教育现实,或繁花似锦,或乱象丛生,其内部,还有更多的东西,看见教书的活动,还要看见育人的本质;就像那些不幸的校园事件中,看见压倒学生的海绵垫,看到放学路上挥舞屠刀的凶手,还要看到这一切的背后,那悲剧的真正根源。或许世间没有什么是偶然的,偶然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看不见的必然。是的,“所谓偶然,只不过是对命运机器复杂性的无知罢了。”(博尔赫斯)
看见。I See!
是的,就是这样的。多年的学习经历,这就是我最后到达的地方,看见自己,看见“初心”,看见“终”是什么样的,然后“以终为始”,生命时时在路上。
然而能看见自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道至简,多说无益,至高的智慧,不立文字,至真的情感,心心相印。世间有很多东西,只能以心传心,要的,是心印、心契。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用语言固然可以表达,到底不如闭上眼睛去“看见”。
生命,就是路过人间路过你,一路花开缓缓归的历程。
子曰:学不可以已!
成长,意味着向外更加广阔,向内更加深邃。要想真正看见自己,看见世界,唯有学习!
我们都曾经历过“关”在学校中事事不关心,唯有读书为第一要务的日子,无论现在的网络上有多少文章在抨击原生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种种不是,我依旧对自己的父母和自己所经历的体制内教育充满感激。没有那段经历,我不会学到那么多知识;没有那段经历,我不会认识那么多的好老师;没有那段经历,不会有那么多的同学朋友和我一起长大,我也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也许这还并不是最想要的自己,但是无论如何,这也是我可以接纳的样子!
我曾在玉溪最好的学校完成自己的基础教育,在最好的初高中完成中等教育,然后,又在最好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正是所受的教育,把我塑造成现在的样子。我感谢自己的受教育经历。
小学借读于“烟厂小学”,是玉溪烟厂的子弟学校,我念书的时候叫作“厂办一小”,后来叫“红塔山学校”。学校的条件很好,有图书室、各种体育器械、动植物标本、矿物样本,音乐课、美术课开得很齐全。印象中老师们来自周围的各个单位,好像只要该单位有孩子在学校,就要出人来当老师。这所学校给了我一个温暖的童年,永远难忘的老师……学校后来被合并了,校舍的一部分回归红塔集团,我毕业时的那间教室,成了我就职学校的科研处。
中学在玉溪河畔,因为小时候父亲时时说必须考上这所学校,“一中”于我而言曾经十分压抑,好像自己一直在“考不上就无学可上”的阴影和恐惧里。然而我终究还是考上了,升学考试作文满分,让我很遗憾,作文都满分了,难道不应该考个更高的分数吗?
回想起来,玉溪一中仿佛规划了我的大半生,几乎可以算作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里程碑。玉溪一中的门口是通往昆明的公路,南下北上的车辆都要经过那座石桥,桥头有一棵硕大的榕树,看着一中的学子一年年从这儿走向远方。毫不夸张,一中的孩子,真的是从这桥头走向世界各地,海角天涯。而我,也是从这里出发,经历自己生命的江海山河!
在一中,我的语文老师常常说:你们应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老师自己,老师的这句话,以及老师用方言所讲授的那篇课文——《故都的秋》,推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去了北京,学师范,准备回来当语文老师。
可惜阴差阳错,虽然如愿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我没考上第一志愿的中文专业,而是学了一无所知的教育专业。开始的两年,我买了中文系的大部分教材,课上学教育,课后攻中文。对中文的喜欢成就了自己,而对专业的学习和深入则为我打开了另外的一扇门,用另外的视角来看世界。
后来在北京大学的学习更多是出于提升学历的需要,但那段充实而艰苦的学习岁月毕竟为我积淀下了一些另外的东西,比如底气。就职于高校,学一学高等教育学专业,总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这纵向的各级教育阶段,总算学全了。(www.xing528.com)
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因为面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以专业的心情去观察和了解幼儿园和小学,随着孩子上初中高中,我也“看见”了中等教育,又因为先后在乡政府、在二级学院分管过教育,成人教育、国培计划,承担过“三沟通”、函授、继续教育等课程,参与过政府对教育的目标考核,于是,以“专业旁观者”的身份,“看见”了整个教育完整的系统。
如果说经历只是一种隐性的学习,工作期间还有一些显性课程的学习,收获也很大。首先是戴志强老师带领的“NLP专业执行师”和“家庭系统动力”的课程,这是我以前似乎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领域,然后是林文采老师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这是我感受最痛的一系列课程,这期间完成了很多的心得作业,主要是“看自己”,在慢慢看见自己的同时学着“疗愈”自己。
最喜欢的是Nick Le Force老师的“米尔顿·埃里克森催眠模式”,Nick老师的教学程序清晰,言辞优美,风格清新,很多隐喻故事,我记忆犹新:小蘑菇的故事,水草中的小鱼,垃圾场上的画家,喧嚣广场上的大广播……从这门课开始,在学习到方法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身心,关注生活,开始意识到自己长期以来只扮演了“教师”这一角色,开始去看到各种交叠的身份下面,那个小小的自己!开始梦想,开始在时光中穿越……
Sometimes we need a sign that we're on the right track & that everything will be OK!
回头想想,催眠课程本身就是那个sign,是的,就是这样的,everything will be OK!Nick老师上课时常说,That's right!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常常对自己说,可以用到任何场景中,用这句简短的英文,去接纳这世界!
后来又在Benj Langdon和Elisa Lodge的带领下学习了“完形技术”,为期6个月的工作坊是我成长最深的课程。我至今仍记得上课的情形:阳光斜斜地进入教室,我们静静地躺在地板上,在细微的动作变化里,体会着当下,体会着过去与未来;在这课程里,认识生命中一路同行的英雄与恶魔,看到自己在人间行走的姿态,辨别舒适区与习惯,理解什么是随遇而安、顺势而为;看着改变的发生,学着让灵魂做主,与生命共舞;看到面具下的明媚,以及无边的寂静;意识到自己的作茧自缚,明白了这世间有多少功成名就、踌躇满志,就有多少青丝白发、红颜枯骨,看见人生如戏,爱恨情愁,镜花水月,终究成梦幻泡影;星空下,独坐须弥山顶,将万里浮云,尘世繁华,一眼看开;我看到生命的本质原来是光,在青色的山坡上埋下所有的歌,然后在眼泪里自由地飞……
此外还有Suzi Smith老师的“NLP导师演说训练”,李中莹老师的导师模式,以及“思维导图”“真气运行”等,就是在当时,我也相信在课堂上经历过的感觉,不会离开自己的生命。
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把所学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用所学的东西来改变自己,不断往前,同时引导学生成长。这也是这本书的由来。
逝者如斯
40年的光阴,回首时宛若昙花一现!
过往的学习生涯中,每一段路都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学决定了生命的轨迹,而说到专业基础的奠定,是北京师范大学。青春正好,暮春时节,泡桐在高天的流云中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丁香在雨中轻轻浅浅、忧忧郁郁地开着。说起来都是紫色的花,一个高入云天,那样热烈地活;一个风中摇曳,空结雨中愁。好吧,都是可以的,就如同过往的岁月给予我的一切,我都接纳!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对自己说:亲爱的,我以你为荣,这么多年来,感恩你无言的陪伴!
感恩命运让我有机会看到你。我看见你一路走过红塔山学校、玉溪一中、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能看见你一路的辛酸和苦痛,一路的梦想与荣光!能看见你的坚毅、隐忍,看见你的微笑、眼泪;看见你跨栏时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到终点,看见你参加运动会咬着牙坚持;我听到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与赞扬,听到你的歌声,看到你歌声中走过的岁月:看到幼小时因为家庭出身被孩子们欺负时迷惑不解的你,看到9岁时不会做作业无助的你,看到寒冷的冬日凌晨,因为起得太早,蹲在火塘边等着卖饵的人燃火买早点的你,记得那一刻,抬头看对面的天空,漫天的星辉,清晰的北斗;我看见十一二岁的你,在这个校园的金银花架下,和朋友谈论着理想憧憬着人生;看到14岁的你以愤怒离开教室的行为,向老师表达自己“被误解”的痛楚,我看见那个夜晚,学校黑暗的操场上,大雨滂沱中的你;我看到15岁的你和同学一起在教室中筹划着那本叫作《轨迹》的杂志,看到你认真写稿、仔细地刻蜡纸,用油墨小心地印刷;看到你17岁时参加比赛,看到陪伴训练的老师,他们的劳累,我现在才能理解,我也听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偌大的体育馆里,全场雷动的掌声;我看到你18岁时离开故乡,与同学一路北上,去向那未知的、遥远的故都……
我当然也看到,16岁的花,竟然真的只开了一次!这样也好,开一次就一次吧,接纳这命运,用生命全部的力量开花,花总会开到荼蘼,然而花香足可以温暖一生!就像每一个春天,支撑着夏的生长和秋的繁华,冬天萧瑟的土地下深埋着的,是又一个温暖的春天!
凡事感恩,一路走来,收获那么多的鼓励和赞扬,感恩自己的生命中,那么多的美丽和美好!我感动于自己花开时的真诚与善良,是的,真挚、纯洁、善良,这样的花,不需要开很多次,有着这芳香的浸渍,任何一段生命都可以嗅着花香往前!
此刻,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渴望,想再一次背着空空的行囊出发,坐着火车,倚着车窗,眼睛里是渐落的夕阳……我想象着远方,想象着未来的人生,还埋藏着多少无法预知的美丽,我渴望心中永远有梦想,渴望和自己周围的人一起,走在朝向梦想的路上。未来的日子里,用生命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从前一直不喜欢自己的名字,觉得太明亮。中年之后,我终于看到一轮明月映在心空时那种华枝春满的安详和美好,于是我终于开始喜欢自己的名字,这名字里有父母的祝福和期许,有我的光彩夺目的美好人生,有我的过去和未来!
看到人生最初出发的那个地方,看到生命终究要回归的境界,我知道,我要回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