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活启示及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生活启示及传统文化教育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小学毕业后不再继续上学,可能就要过那样的生活,并开始有了模糊的危机感,同时,也开始思考上学读书的另一种意义——改变个人的生存境况。然而,如饥似渴的阅读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而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在课堂教学中却很少涉及。

小学生活启示及传统文化教育

左兴玲

朴实的追求

1985年10月,在巍山县大仓镇一个无名的小山村,一个农家女呱呱坠地了,那就是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且家境贫寒,由于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在家里从小就不可避免地帮着父母承担各种各样的家务劳动。七岁那年,我已经学会做饭,那时家中的灶台比较高,只有踩着小板凳才能烧饭炒菜;记忆深刻的是当时家里烧柴火做饭,但因为害怕被火灼烧到,不敢用火柴点火,母亲觉得我笨,很生气地对我说:“这么大了居然还不会点火。”于是就用木棍打了我一顿,我在害怕再次被打的恐惧中克服了害怕被火灼烧的恐惧,从那天起,我终于敢用火柴点火了。

七岁,也是我刚刚踏入学校上一年级(没有读过学前班)的时候,已记不清那时具体的学习情况,只对每天放学回家做家务记忆犹新。像这样懵懵懂懂地过了几年,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徘徊在中等水平,数学成绩尤其差。说到此,不得不说一说数学成绩差对我的影响,因为小学数学成绩差被数学老师批评过,初中又因为数学成绩较差,偏科严重,曾被班主任和教导主任约谈,希望我好好补课。正因如此,我对数学有一种隐形的恐惧,它潜伏在我深层的潜意识中,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多次梦到数学题做不出来而焦急地惊醒。由于成绩平平,自己对读书学习并不是很热爱,更没有自觉思考过读书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五年级下学期的某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我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那天中午,我突然意识到不能这么浑浑噩噩地生活和学习,应该有所改变,似乎有点儿“开窍”了。事实上,那段时间我看到很多农村妇女(有的只比自己大三四岁)就嫁做人妇,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生儿育女,每天围着鸡鸭和锅灶转。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小学毕业后不再继续上学,可能就要过那样的生活,并开始有了模糊的危机感,同时,也开始思考上学读书的另一种意义——改变个人的生存境况。

从此,我开始发奋,并逐渐培养起了上学读书的兴趣。还记得当时小升初需要考书法(硬笔和毛笔),由于认真练习,我的字有了很大的长进,有一天上语文课还被语文老师表扬了,这更加激发了我奋发向上的动力。在小升初的考试中,我以较为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拔尖班,也谓之“素质班”。

意外的收获

初中的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偏科严重(文科较好,理科相对较差),又在一个竞争很激烈的班级中,我的成绩始终处于中等水平,而且由于担任班干部(班长)的缘故,班主任对我期望也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数学、物理考试结果不太理想时,我情绪特别低落,因为找不到方法,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还是学不好,这样的情绪几乎伴随了整个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

中考的时候,我的成绩一般,勉强达到中等水平。那时中专还比较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都认为上一个中专学校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一是因为中专三年毕业即可工作,符合很多家长的期望,至少能够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二是因为继续读高中考大学,不仅供孩子上学的成本增加,而且考上大学的概率也比较小。我又一次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虽然中考成绩上不了好的中专学校,但上高中是完全有条件的。思前想后,我鼓足勇气跟父母做了一次坦诚的交流。那是一个繁星满天的夏夜,晚饭过后,我和父母坐在庭院中,向他们详细地陈述了我想继续读高中并考大学的迫切愿望。为了减轻他们的忧虑,甚至向他们做出了这样的保证:如果高中毕业后考不上大学,就外出打工,努力挣钱,把家里供我读书的学费赚回并还给他们;如果有幸能够考上大学,工作后自然能对家里有所帮助。通情达理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支持了我的决定,这也让我舒了一口气!

三年的高中学习同样充满了各种艰辛,中等水平的学习成绩常常使我倍感压力。转眼间就到了高三,我的忧虑与日俱增,三年前的诺言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曾经有一段时间,由于不太自信,觉得考上大学的可能性比较小,正好我在体育各方面表现比较出色,比如,我在学校运动会1500米的女子中长跑中名列前茅,会踢足球、打篮球等等,当时的体育老师对我器重有加,多次鼓励我考体育专业,如此一来我的文化课成绩也绰绰有余。在纠结了几周之后,班主任了解到这个情况,找我谈了一次话,并鼓励我还是要努力学习,考其他专业。考虑到身高也不占优势,而且还近视,考体育专业也不大合适,所以几经周折之后,我下定决心好好复习,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得到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辛的努力,我的高考成绩完全出乎自己预料,当我在电脑上查到分数过了一本线,简直不敢相信,要知道在我当时就读学校的两个文科班里,只有5位同学过了一本分数线!从这时开始,云南师范大学的大门向我敞开了,我人生重要的一步也随之迈出。(www.xing528.com)

超越自我

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艰苦,但收获颇多。大学在读时期(2004—2008年),家里给我的生活费只有每月200元,此外,师范生每月有30元的生活补助,而且家里只给我出了一年的学费,第二年我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刚好可以冲抵学费,大三、大四的学费我有幸申请到了助学贷款。生活上的艰苦在一定程度上磨炼了我的意志,也是激励我不断努力前进的主要动力,我因此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收获。大学的学习不像初高中那样是应试教育,这使得我有时间和精力去思索从小喜欢思考,却百思不得其解的很多问题。刚开始的一些课程并不能解答我的疑惑,我便跑到图书馆寻找答案,看到众多的典籍、名著才发现自己认知的局限,诚如庄子所言的“生有涯,知无涯”,并有“以有涯应无涯,殆矣”的感受。然而,如饥似渴的阅读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而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在课堂教学中却很少涉及。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有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我主动涉猎了一些相关的经典著作,尤其对儒家文化的君子人格、心忧天下,以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高尚的情怀和伟大的思想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从而对人生的目标、人格追求有了明晰的观念。

这种思考的延续和深入得益于几位老师的启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上“哲学原理”这门课,我对任课老师讲解宗教的看法产生了疑惑,因为它跟我对宗教的认知——“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并将宗教等同于迷信的说法截然不同。下课以后,我与那位老师交流,他没有做出详细解答,而是反问了一句:“你懂得什么是宗教吗?”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虽然老师没有给我明确而满意的回答,但却激发了我独立思考这一问题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去图书馆查资料,逐渐发现关于如何理解和认识宗教及其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与我在课堂和教科书上认知的多有不同。而另一位老师的课堂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批判的精神,这是哲学最强调的一种精神,学会质疑,才有创新和发现,才有向真理迈进的可能。诚如亚里士多德对其老师柏拉图所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学会质疑和批判,也才会发现不合理的东西不合理之缘故,以及进一步思考如何摒弃不合理性,从而达至更高的合理性,人类正是在这样的质疑过程中才创造了更高的文明。类似课程的深入学习使我对很多东西逐渐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这种思考回溯到少年时期,各种各样幼稚的观念都得到了合理的解答,以前是百思不得其解,经由老师的提点和启发,很多疑惑终于解开了。从不解到有解,从迷茫到目标明确,这是我人生精神上的重大飞跃。

正是由于这种精神上的自觉,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之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即不满足于当下学业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希望有机会能够继续深造,不断拓宽自己思想的疆域。在克服了包括经济压力和其他方面的重重障碍之后,我决定考研,当时距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仅剩三个月的时间。备考的过程就是一个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晓。庆幸的是,命运似乎总是喜欢眷顾那些勤勤恳恳、孜孜以求的人,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云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而研究方向正是自己喜欢的儒家哲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当然并没有完全解答我在中国哲学方面的许多疑惑,这也使我认识到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要想对许多哲学问题有更深入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就必须在求学的道路上向更高层次迈进。于是,在硕士二年级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考博。然而,这一次并没有像高考和考研那样一考即中的幸运。一是因为博士的考核选拔方式与硕士有所不同;二是因为(也是主要因素)自己的基础比较薄弱,而博士阶段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坚强的意志。经过四年艰辛的奋斗,我终于迈入了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的厦门大学,开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历程。博士阶段的学习同样也是一个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考验,枯燥的学术生活,每天都在阅读文献论文写作中度过,对意志力是一种极大的磨炼。记得博三有段时间,因为久坐而导致腰肌劳损,加上学习任务繁重,精神压力过大,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幸运的是,我一方面积极调整心态,多向家人倾诉;另一方面加强锻炼身体,一段时间后身心才又恢复到正常状态。

四年攻读博士学位的经历使我在学识、精神层次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首先,厦门大学温暖而富有人文关怀的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对学生热情的关心、同学之间的融洽交往和互相帮助,使我常常感到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之中。尤其让人庆幸的是,我所在的哲学系的授课老师们个个学识渊博,专业素养优秀,对我学业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榜样作用。厦门大学作为一所优秀的传统深厚的重点大学,校园文化多元、开放和包容,学校不仅开设了“人文经典导读”等通识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自己专业之外的知识和学术动向,还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甚至思想大家来学校做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使同学们有机会直接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的学术前沿,我在知识和思想上的进步正是得益于这些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年的学习和研究使我在专业素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所从事的女性主义哲学研究对我的理论修养、文化素质和从事较深的专业理论研究都有重要的锻炼价值。尤其对女性主义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之后,我对性别观念、人类两性的合理关系,以及追求女性的自由、平等和解放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历史意义都有了新的合理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真正达到了性别自觉的男女平等观念,对传统不合理的性别观念,如“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都有了哲学层次的反思和批判。或者说,我学到的理论恰恰在自己身上发生作用,深刻体会到很多传统的观念对自己的束缚作用,经过反思和批判后真实地改变着我的观念。同时,我也努力在一种性别平等视角中来审视自己身上遗传的文化基因,具体说来,比如自觉将传统女性美德在自己身上做现代性的转化,以此来处理家庭关系,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非常重视对家人的情感关怀。总之,经过融化和吸收专业上的学习和思考,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层次,同时也对现实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无疑是知识和文化给予人生最大的收获。以前由于无意识,被诸多旧有观念束缚,几乎成了打不开的心结,但经过有意识的反思之后,对有些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的看法,并获得了更大的心灵自由。

自强不息

从为了改变生存环境而奋发读书,到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并走到职业生涯的人生新阶段,一个新的人生问题又摆在自己面前:从漫长的求学生涯到做一名心仪已久的大学老师,这无疑是人生更严峻同时也是更让人向往的挑战。正如上述所言,所有学到的专业理念,以及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人生经历,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职业选择。佛家强调人生命运即是一种“因缘际会”,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寻觅过程,却因为机缘巧合,我选择来玉溪师范学院当老师。2018年7月初来到这里,虽然不到半年时间,尚处于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阶段,但我一直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力争扮演好一名合格老师的角色。反观自身,展望未来,我常常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勉励自己,并将其视为人生的座右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