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情绪只是提醒我们回到内在的世界,去探索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沉默的冰山之下,绽放着足以照亮我们人生的美丽花朵!
这个练习我是和小柏一起做的,我们清理出来的问题都和孩子有关。
一是孩子喝水的事情,总提醒,就是很少喝水,说多了反而滋生出她在这个问题上撒谎应对我,直至有一日终于被我发现……
二是孩子不好好做作业,磨蹭,导致睡觉晚、起床晚、学习习惯不好等一系列后果……
分析了一下导致我们苦闷的原因,说到底是因为黔驴技穷。同时,我们发现:我们的语言模式几乎是一样的,方式都是给孩子提供一份捆绑的套餐,不但内容是一样的,而且每一次都要以捆绑的方式端出来。只要一提到要他们做的事情,就会把套餐的内容罗列一遍,一般就是按照顺序说一遍,好处坏处一一罗列。
Sunflower提供女儿的套餐
Ann提供女儿的套餐
分析完这两份套餐后,我们自认为套餐的设计其实还是很好的,涉及营养、身体、感觉、互动、情境、智力、情绪等诸方面,问题是孩子们为什么就是不听呢?
同时,我们还发现,提供套餐一定有这样的程序:我们提醒——没有效果——换着方式提醒(表扬、小红花、生气等我们自以为有用的方法)……——终于发现这些方法都没有效果——逐渐丧失耐性——情绪开始变化:耐心讲道理,强压心头的火,日渐积累心中的生气,在某一小件事情的刺激下终于失控,勃然大怒,反思自己生气是因为心头的挫败感,开始内疚。
自己没有好好觉察究竟说了多少遍这些内容,也不知道孩子的感受,孩子喜欢哪一部分,孩子不喜欢的究竟是套餐本身还是我们上菜的方式(捆绑、絮叨,没完没了,周而复始,没有新意)。
于是我们俩开始“格物致知”地工作,首先就是画亲情套餐下的冰山:(www.xing528.com)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孩子可能不懂我们的话。我们所强调的意义、价值等,可能孩子并不明白或者在他们的意识中并不重要。自波说,自己苦口婆心告诉孩子要自己完成作业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问孩子:“懂不懂啦?”孩子点点头:“懂,要对自己负责。”再问:“负责是什么意思?”答:“不知道。”其他什么“营养均衡”“身体健康”等,孩子是不明白的,只是我们以为他们明白这种重大意义。比如“快快长大”,WJ的理解就是长高长胖,不打针,YN的理解就是长大帮妈妈做事,所以她提出“我不想喝牛奶,是因为我可不想忙着长大干那么多的活”。有时候想想,简直是鸡同鸭讲。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可是,以“我是为你好”“我是负责任的”为理由(或借口),我们时时处处想控制孩子。表面上是我们期待孩子更好,实际都是要求别人满足我们的期待,所以经常是我们气得一塌糊涂,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么生气。哪怕就从目标和出发点而言,我们并不想孩子成为没有主见的小木偶,可是我们天天都在排练这样的皮影戏。
在我们对孩子所讲的内容里,有些是我们父母曾经对我们讲过的,在我们对着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所说的其实是多年前父母的意思,头脑里闪现的,其实是父母的声音。然而,我们的理智其实都知道,这已经是多么不同的时代。
最后,我们觉得,应该降低自己的焦虑和期待,处理非理性的信念,只有我们的情绪是自己可控的,才能有好的状态,寻求到好的方法,打破这种不断循环出现的心智模式,确实走向我们的目标。
决定和改变的开始:
1.拆散套餐,换成自助餐。放到菜单上的东西,我们可以做主,没有营养的内容(比如炸鸡腿)我们可以控制,需要孩子选择的内容,最好还是和孩子商量,知道他们的期待和渴求。其实,最重要的可能是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才能满足他们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
2.改变上菜的方式,不要捆绑,同时要知道服务员如果态度很凶的话,推荐的菜单是没有人会选择的。用冥想的方式,想想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上菜。
3.学以致用,探究自己的冰山,寻找资源,寻找新的、有效的方法。
4.知行合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