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那么长,又那么短。
当生命线经由你手中的笔,慢慢浮现在眼前时,你会发现:原来我最在乎的是这些啊……原来一辈子是这么度过的啊……
有人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己这辈子中最重要的时刻都会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闪回。我想象过很多次那个场景,也好奇自己到那时会闪回哪些画面,但总是想不出个究竟。直到后来我遇到了这个叫作“生命线”的练习。
这个练习的步骤一点儿都不复杂,所以在咨询中我也曾请来访者来做这个练习。青少年来访者一般都会在6个重大事件的“名额”中分配1~2个(中考或者高考),当然也会有家庭的元素,比如有两位女孩都把“弟弟的出生”选为已发生的重大事件中的一件。这的确很有年龄特点和时代特色。
而我自己,却一直在回避这个练习,似乎不太敢去面对自己的“生命线”,不太敢去细想它会带给我什么启示。因为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缺少力量的。然而力量不会从别处来,它永远只能来自内心。终于在某一天的夜里,饱受俗事困扰的我下定决心,要画一次自己的“生命线”。
第二天早晨,送走孩子之后,我找来纸和笔,开启了我的“生命线”。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确定生命的终点,结合家族中长辈们的寿命,我选择了80岁。在右边的端点写下“80”的时候,心里有些不甘心,觉得没活够,应该能再多几年。但是手中的笔却不敢写大于80的数字,生怕冒犯了什么似的。
之后是确定现在的年龄,34岁,在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点下去,完成。可当我凝视它的时候,忧伤便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这辈子的路,竟然快走到一半了!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生命下半场的哨声马上就要吹响了。真是不甘心,但却无能为力。
收拾收拾心情,继续往下推进——生命中已经发生的最重要的3件事。
对这部分,我曾有过很多的预设,也曾担心重大事件太多,自己无从选择,可当要落笔的时候,思路突然变得非常清晰:18岁——外公去世、23岁——遇到我的先生、31岁——女儿出世。我的脑海中闪过很多的画面(就像传说中的弥留之际一样),但最终我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这3件事。我知道外公的去世是我一直没能解开的心结,也慢慢在参悟上天让我和宁先生相遇的用意,当然也无比深刻地体验着女儿的出生带给我的改变。(www.xing528.com)
愣了愣神,继续最后的步骤——余生中很有可能发生的3件重要的事。
这个部分对于我来说有些艰难,因为既要选定事件,又要推算出对应的时间。在草稿纸上做加减法,越做心越凉:按照我的设定,在55岁到60岁之间,我既要面对女儿的出嫁,又要面对父母的离世。真是太可怕了。心底冒出好多个声音,一边告诉我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自然规律;一边尖声叫喊着“我不听我不听,父母永远都不会死,女儿会一直陪在我身边……”
我受不了这样的吵闹,于是赶紧“逃”到最后一站:诀别。
那些吵闹声终于没有了,世界变得无比安静。我把最后一件大事定为与爱人的诀别。虽然没法预知谁会先死,但无论我俩谁先离开这个世界,这都是无比重大的事件,尤其是留下来的那个人。当然,如果可以选,那就我留下来收尾吧。
练习的步骤全都走完了,我在内心里似乎也走完了这一辈子。
6件事情中,没有一件和学习有关、和工作有关、和功名有关。
6件事情中,件件都和家人有关。
这大概就是我这一生的基调——每一刻都有着亲情的羁绊。有幸福,也有负担。我心里明白,所有的事都谈不上绝对的好与坏,它们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因我的看重而显得弥足珍贵。当我的这条生命的小溪汇入大海的那一天来临时,也许不会有人知道它在哪儿哼过曲儿,也不会有人知道它在哪里落过泪。可是当阳光拂过海面,在那片粼粼的波光中,我能看见那些彩色的泡泡正伴随着海浪的拍打而起舞、而飘散,我知道它们曾经来过。
不后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