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水体富营养化就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流入水体中,在水体中过量积聚,致使水体中富营养物质过剩。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人们根据湖泊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按营养水平将湖泊分为贫营养型湖泊和富营养型湖泊。
富营养型湖泊中的细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数量远高于贫营养型湖泊,但其底栖生物的种类减少。富营养型湖泊的浮游藻类的组成与贫营养型湖泊有显着的差异。能够形成水华的藻类最主要的是蓝藻门的种类,其中最常见的有: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平裂藻、束丝藻、阿氏项圈藻、螺旋藻等。在湖泊富营养化中,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最为常见。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质恶化,并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鱼类及其他生物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想有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就要控制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理已经富营养化的水体。我们还可以利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去引水灌溉、饲养鱼类等。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物理指标主要是透明度,化学指标包括溶解氧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等,生物学指标包括优势浮游生物种类、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和生物现存量(如生物量、叶绿素a)等。(www.xing528.com)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的判断依据,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许多参数可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常用的是TP、TN、CODCr、BOD5、NH3-N、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率的大小等。目前一般采用的标准是: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 mg/L,磷含量大于0.01~0.02 mg/L,生化需氧量大于10 mg/L,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 mg/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