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柏拉图教育理念与国家治理相关

柏拉图教育理念与国家治理相关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柏拉图明确强调教育是国家的大事。[31]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和控管教育事业,他指出教育是以完善城邦为主旨和注意培养城邦治理人才为目的的。通过教育,培养出城邦统治人才,这在柏拉图政治设计中被列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教育的总目标是为了正义。人的德性来自于灵魂的正义和谐。实际上,柏拉图把教育的根本目的确定为就是捍卫奴隶社会的永恒和巩固,培养为这一任务而终身奋斗的人。

柏拉图教育理念与国家治理相关

柏拉图明确强调教育是国家的大事。他指出:“只要当政者注意一件大家常说的所谓大事就行了。” 这件大事就是:“教育和培养,因为,如果人们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为事理通达的人,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明白,处理所有这些事情还有我此刻没有谈及的别的一些事情……国家一旦很好地动起来,就会像轮子转动一般,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前进。因为良好的培养和教育造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再接受良好的教育,产生出比前代更好的体质,这除了有利于别的目的外,也有利于人种的进步,像其他动物一样。”[30]“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31]

柏拉图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和控管教育事业,他指出教育是以完善城邦为主旨和注意培养城邦治理人才为目的的。通过教育,培养出城邦统治人才,这在柏拉图政治设计中被列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在希腊人的意识中,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个人是缩小了的城邦,城邦是放大了的个人。其意思是说,一个人灵魂与美德的要素与城邦相应的要素是同构的。在个人的道德要求上,苏格拉底提倡 “善生” 的理想。个人的善生,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自我正义行为的追求和实现。个人正义的实现,离不开灵魂所拥有的诸德性的协调一致、和谐统一。那就是人的欲望与激情服从理智的约束,用理智思考和探索人之所以为人的德性的知识来指导人的行为,从而达到能够体现出人的智慧、勇敢与节制的协调与统一,成为一个正义的人。

教育的总目标是为了正义。柏拉图在 《理想国》 中说:“一切负有教育责任的人们都谆谆告诫,为人必须正义。”[32]他在书中还举诗人赫西俄德和荷马的话为例,说明正义的人受人尊敬,本人也会赏心悦目。赫西俄德写道,诸神通过橡树使正义者丰收:树梢结橡子,树间蜜蜂鸣,树下有绵羊,羊群如白云。荷马也不约而同地写道,英明君王,敬畏诸神,高举正义,五谷丰登,大地肥沃,果枝沉沉,海多鱼类,羊群繁殖。[33]

对正义的问题,柏拉图曾写道:“正义属于最好的一种。一个人要想快乐,就得爱它——既因为它本身,又因为它的后果。”[34]“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本质与起源。” “如果我们是正义的,诸神当然不会惩罚我们,不过我们得拒绝不正义的利益。”[35]“正义或不正义本身是什么?它们本身的力量何在?它们在人的心灵上,当神所不知,人所不见的时候,起什么作用?……不正义是心灵本身最大的丑恶,正义是最大的美德。”[36]“正义本身赐福于其所有者;不正义本身则贻祸于其所有者。”[37]柏拉图指出:为了有一个强大的城邦,为了能够抵抗和驱逐入侵之敌,保卫城邦中各类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城邦的护卫者特别重要。“真正善的城邦人民各类护卫者的天性里应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护卫者应该有天性接受教育的基础,通过接受训练接受教育,在城邦中产生正义。总起来讲,教育的总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城邦的正义。”[38]

柏拉图的灵魂三分学说和四元德理论,是其强调教育重要性的根据。柏拉图认为,进入肉体之前的灵魂是纯粹的,它们可以观照 “本真存在”看到事物的真实,它们一旦进入人的肉体之后,就成为肉体的囚徒,经常受到激情特别是欲望的摆布,因此,灵魂被分割成理智、激情、欲望三个部分。其中欲望是一种对生殖、营养、占有的冲动,其支配着肉体腰部以下的部分。激情是名誉与权力的冲动,由于对理智的命令比较服从,地位高于欲望,占有人的胸部。只有理智才拥有追求智慧与思虑、观照真理的能力,所以占据人的头部。人的德性来自于灵魂的正义和谐。灵魂的理智部分的德性要求是 “智慧”,激情部分的德性要求是 “勇敢”,欲望部分的德性要求是 “节制”。为了使灵魂各个部分的德性得到正常发挥以达到正义的结果,他们就必须有支配与被支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存在。由于理智追求智慧,认识真理,所以必须支配激情和欲望。激情部分听从理智的指导,以免走向极端,把勇敢变成鲁莽与狂妄。欲望部分更应该服从理智的命令节制而克己。部分服从理智的指导,各自发挥自身的德性优势,使灵魂全体和谐一致,这时的灵魂就拥有了 “正义”的德性。这样的人也就是一个使正义的德性得到发挥的人。因此,柏拉图将苏格拉底关于人的德性的探索,归纳成 “智慧” “勇敢” “节制”“正义” 四种最基本的德性,后人将其称之为 “四元德”。[39]

柏拉图认为受过教育获有实在的理念知识的人同没受过教育沉沦在阴暗中的人,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他用很形象的 “洞穴比喻” 来加以说明。(www.xing528.com)

他将洞穴的囚室比喻为可见世界,其中的火光就是现象世界中太阳的能力;从洞穴上升外出至洞外看到真实的事物,比作灵魂的转向,从可见的现象世界上升到可知的理念世界,而在可知的观念世界中要花很大努力才能最后看到的 “太阳”,比喻为得到最高的 “善” 的理念。它是“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40]实现这种灵魂转向非常重要,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或没有从事过实际事务、没有受过训课和培养是做不到的。而有些人从小就全身捆绑在洞穴中,他们必然是眼睛漆黑一团,分不清实物和影子哪个是真实。

柏拉图主张,认识最高理念和实现理想国主要依靠教育。因为理想国中主要有三种人,即必须培养和挑选出统治这个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训练出能勇于保卫这个理想国的军人——护卫者,还得有一批安于生产、能供养统治者的农民和手艺人。不论培养他们各自的能力、本领以及发掘各类人灵魂的特点,都离不开教育。

柏拉图论述三种人与教育时,着重分析的是培养哲学家和护卫者。他认为培养奴隶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保卫者是最重要的。使他们能够接近于 “理念” 世界,认证永恒真理——最高主宰。实际上,柏拉图把教育的根本目的确定为就是捍卫奴隶社会的永恒和巩固,培养为这一任务而终身奋斗的人。他强调的是:“我们必须从所有护卫者里选择那些在我们观察中显得最愿毕生鞠躬尽瘁,为国家利益效劳,而绝不愿做任何不利于国家的事情的人。”[41]还说:“我们必须寻找坚持原则孜孜不倦为他们所认为的国家利益服务的那些护卫者。我们必须从他们幼年时起,就考察他们,要他们做工作,在工作中考察他们。其中有的人可能会忘掉那个原则,受了欺骗。我们必须选择那些不忘原则的,不易受骗的人做护卫者,而舍弃其余的人。……再者,劳筋骨,苦心志,见贤思齐,我们也要在这些方面注意考察他们。”[42]柏拉图还对护卫者的涵义提出了要求,指出 “他们对外警惕着敌人,内部注意朋友,以致朋友不愿,敌人不敢危害城邦。至于刚才我们称之为护卫者的那些人中的年轻人,则我们称之为辅助者或助手,他们是执行统治者法令的”。[43]柏拉图再次肯定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护卫者们通过教育和培养,一定会把 “他们出生的土地看作母亲看作保姆,念念不忘,卫国保乡,御侮抗敌,团结一致”。[44]“他们要是受过真正好的教育,他们在这方面不就有了主要的保证了吗?……他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 (不管它是什么),使他们不仅主要能够对他们自己温文和蔼,而且对他们所治理的人们也温文和蔼。”[45]

柏拉图的理想之邦是一个教育之邦,这个教育之邦的目的在于树立“大写的” 正义,在于塑造正义、和洽及完善的灵魂,在于培养正义合格的公民,在于塑造正义智慧的 “哲学王”。这是一个宗教共同体、道德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在这个完善的城邦里,人人善生,永享福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