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节用节财,反对浪费。面对统治阶级穷奢极侈的挥霍而广大人民缺食少穿的社会现实,孔子疾呼统治阶级要戒奢尚俭,回归到礼乐规范的限度之内,使自己的生活和物质待遇与名分、等级相称,在消费方面不可僭礼而行。
齐景公曾问政于他,孔子回答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学而》) 见到讲排场僭越礼制的大家族,孔子怒斥:“是可忍,孰不可忍。” 要求当政者 “尊五美”,做到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孔子主张为政黜奢崇俭,建立清廉的政府。奢与俭是就消费而言的。传统经济观念以俭为善,以奢为恶,黜奢崇俭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传统经济思想。孔子在继承前人黜奢崇俭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奢俭以礼为标准的思想,即在具体的消费标准上做到俭不违礼,用不伤义。(www.xing528.com)
孔子强调 “节用而爱人”,这里的节用是指节约国家财政支出,但节用要以不违反礼的规定为前提。鲁国国君早已不行每月初一的 “告朔”礼,但仍要在这一天杀羊上供。子贡主张将羊省去,孔子反对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八佾》) 孔子认为为了维护礼,即使杀羊摆样子也不算浪费。孔子反对季氏用天子规格的乐舞:“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不是因为这种乐舞不符合节用的原则,而是因为大夫僭越了天子的礼。胡寄窗先生用 “俭不违礼,用不伤义” 八个字对孔子的消费观进行了精辟的概括。
综上所述,可见孔子是一位替 “治人者” 长治久安作了周密构想的、主张推行德治的政治思想家。他从民本思想出发,根据仁与忠恕的精神和原则,反对统治者的赋税剥削、徭役剥削、刑罚压迫过分残酷,他主张爱民、利民、养民、富民、教民,表现了一种注重社会经济问题的现实态度。说明孔子的基础理念体现着对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其最高的理想是安百姓和博施于众。显然,孔子的经济主张同他的仁政德治思想是分不开的。孔子提出这些主张,顺应了民意,约束了君主的权力,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稳定,在当时有较大的进步意义,对后代王朝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