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的德治思想:内圣外王与哲学王之异

孔子的德治思想:内圣外王与哲学王之异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人伦和道德超群的 “圣人” “仁人” 为君。柏拉图虽不否认统治者应具有道德,却主张 “哲学王” 应具有最高理念,以是否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统治民众的首要条件。在 “理想国” 中,“哲学王” 作为一种职位,并非终身制,也不是世袭制,而是明确规定实行轮换制。在柏氏晚年作品 《法篇》中,他更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议事会的作用,由议事会来推选50岁以上称职的人做 “哲学王”。

孔子的德治思想:内圣外王与哲学王之异

在塔型的等级社会中处于塔尖的统治者的人选问题,是孔子柏拉图最为关注的重点。他们二人都认为,这个人选对于社稷的安危和人民的幸福至关重要。两人的共同点是,认为握有最高权力的君主必须唯贤人莫属,即一致主张实行贤人政治。从贵族中定出 “人治” 的贤人也毫无疑问是两人的共识。但两人对合格君主——贤人的标准,却各有不同。孔子主张 “政者,正也” (《颜渊》)。他强调:“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 孔子把统治者 (“圣王”)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能教化民众,视为为政的首要条件,并且认为只有圣人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王,即在内圣有成的基础上,将内在的圣德推而广之,对外担当社会重任,致力于治国安民的功业,建立王道政治才是合格的君主:即 “内圣外王” 说。由人伦和道德超群的 “圣人” “仁人” 为君。孔子一再特别推崇上古传说中的帝王尧舜,他反对王位世袭的 “传”,倡导继承方式应是让位于最贤能者的 “禅”。而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乃至其后的儒家却一直未提出保证这种继承方式的制度约束。

柏拉图虽不否认统治者应具有道德,却主张 “哲学王” 应具有最高理念,以是否具有智慧和知识作为统治民众的首要条件。而且明确宣告:只有哲学家能成为国王,或者国王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学懂哲学,掌握统治者的政治技艺,才能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智慧(真理) 与权力统一起来,知识与理性有机结合的 “哲学王” 是理想国中最完美的君主。在 “理想国” 中,“哲学王” 作为一种职位,并非终身制,也不是世袭制,而是明确规定实行轮换制。在柏氏晚年作品 《法篇》中,他更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议事会的作用,由议事会来推选50岁以上称职的人做 “哲学王”。而且,连执法官甚至将军、主帅等也按制度分别由固定的选举人员推选。柏拉图称,“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选举会产生一个介乎君主制与民主制之间的体制,一种合理的制度必定要这样做”。[82]尽管柏氏为 “哲学王” 理想设计的制度也未能落实,但毕竟表明柏拉图意识到必须用制度才能保障他理想的实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