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的德治思想:以有为而治

孔子的德治思想:以有为而治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为而治” 对于一般的君主贤相来说只是一个为政追求的目标,而现实中他们可以做到的应是如何以德导民、勤政爱民。关于孔子爱民厚生的具体措施在本书第三章作了专章论述,笔者在此仅选择一些以德导民的为政态度作一简要阐述。他认为为政者要体察百姓疾苦,取 “节用” 等利民措施,减轻民众负担。孔子还认为,老百姓的信任对为政者也至关重要,为政以德必先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必须诚实无欺,讲究信用,说话算数。

孔子的德治思想:以有为而治

“无为而治” 对于一般的君主贤相来说只是一个为政追求的目标,而现实中他们可以做到的应是如何以德导民、勤政爱民。关于孔子爱民厚生的具体措施在本书第三章作了专章论述,笔者在此仅选择一些以德导民的为政态度作一简要阐述。

第一,勤政爱民,为政清廉。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尧曰》)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子路》)

孔子治理一个国家的从政步骤,有 “尊五美,屏四恶” 的信条。须“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谨慎从事,要身体力行,不能懈怠。爱护百姓,役使他们要避开农时。他认为为政者要体察百姓疾苦,取 “节用” 等利民措施,减轻民众负担。他说:“使民如承大祭。” (《颜渊》) 役使百姓要像承担重大祭典一样,不强迫老百姓做不想做和不该做的事情,推己及人,维护百姓利益。

同时他认为,为政者不能利欲熏心,贪图享乐,务必要清廉自律。孔子倡导为政 “五美” 中的一美是 “欲而不贪”,他说:“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尧曰》),这里 “欲” 指对 “仁德” 的追求,“欲而不贪”就是为政以德,保持清廉。在孔子看来,只有清廉和好的口碑,才具备为政的资格。(www.xing528.com)

第二,取信于民。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

二程释忠、信曰:“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 在孔子看来,忠不仅是臣、民对君的事,信也不仅是同等身份的人之间的事,统治者对民也要忠、信,要尽己。君主对民不忠、不信,便不能取得民的忠心和信任。

孔子还认为,老百姓的信任对为政者也至关重要,为政以德必先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必须诚实无欺,讲究信用,说话算数。孔子把 “民信之” 看得比 “足食、足兵” 更重要,生死安危都可以不顾,但要留住最重要的人民的信任,也就是说,孔子把取信于民看作是治理国家至关紧要的东西。取信于民,“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子路》)。民用情,则政通人和,民富国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