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的德治思想及对周礼的修正

孔子的德治思想及对周礼的修正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被认为是孔子正名说的代表言论,很明显,孔子把正名放在为政的重要地位。应该说,这种维护上下尊卑等级制度的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孔子本人关于正名的理论中,包含着对周礼的修正。孔子的政治思想中,则对周礼关于君臣的行为规范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孔子关于在正名的前提下双方向守礼的思想,引发出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激进思想。

孔子的德治思想及对周礼的修正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子路》)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

这被认为是孔子正名说的代表言论,很明显,孔子把正名放在为政的重要地位。《论语正义》 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言君当思所以为君,臣当思所以为臣,父当思所以为父,子当思所以为子,乃深察名号之大者。”[23]《正义》 又引 《白虎通·三纲六纪篇》 曰:“君臣者,何谓也?君,群也,下之所归心。臣者,繵坚也,属志自坚固。”[24]

孔子认为,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无论长幼尊卑都有其应列的位序,而每个社会地位都有其相应的责任。就是说处于君臣父子地位的人,要合乎君臣父子的 “道”。“礼” 具有的功能之一就是节制,孔子把 “礼”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力,要求人们既不能 “逾节” “僭越”,做别的位置上的事,也不能名实不符地不做本职的事。这样天下就能够长治久安了。应该说,这种维护上下尊卑等级制度的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发挥利用,成为封建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孔子本人关于正名的理论中,包含着对周礼的修正。

周礼要求臣对君、下对上应是 “从命而不拂 (违),微谏而不倦”,“为下则逊” (《荀子·臣道》 引自 《书》)。甚至规定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礼记·曲礼下》)。(www.xing528.com)

孔子的政治思想中,则对周礼关于君臣的行为规范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佾》)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宪问》)

这表明孔子主张,君臣、上下的关系是双方向的。臣子对君父不是片面地、绝对地从命,而是 “以道事君”、以礼敬父。如果君主不能以礼行事的话,臣是可以触犯君的。在上下关系方面,孔子既要求在下者“贫而无怨” (《宪问》),不要犯上作乱,又要求在上的统治者 “使民也义” (《公冶长》),反对 “居上不宽” (《八佾》)。孔子关于在正名的前提下双方向守礼的思想,引发出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激进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