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播学评论:变迁中的城市空间

中国传播学评论:变迁中的城市空间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构的现代性城市空间——以“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为例王 莉空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它指代现实存在的表现形式,又指代无法直接感知的表达方式。而在平江路的25号,就坐落着“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

中国传播学评论:变迁中的城市空间

建构的现代性城市空间——以“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为例

王 莉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摘 要】 空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它指代现实存在的表现形式,又指代无法直接感知的表达方式。而城市是一个表征现代社会运动、速度和效率的空间,它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精神属性,同时又和现代时间维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做文本分析,来探讨城市空间的建构、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空间的精神属性等问题,展现一个独特的沟通交往与消费的空间。

【关键词】 城市的现代性;空间建构;空间与时间;空间的精神属性

“空间”二字虽简单,但却又是令人神往的神秘的概念。古希腊哲学家们就曾做过解释,在柏拉图眼里,空间是在场与不在场的神秘替换:“当你们用‘空间’(存在)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相信领会了它,现在却茫然失措了。”于是,由此引发了亚里士多德的感慨:“空间看来乃是某种很强大又很难把捉的东西。”[1]到了近现代,美国网络空间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视空间为社会的表达,他在自己1972年法文本的《都市问题》中有这样一段话:空间是一个物质产品,它相关于其他物质产品,包括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赋予空间一种形式、一种功能和一种意义的人[2]。学者们对于空间的认识,将空间的现实性与神秘性凸显了出来,空间是具体而微的,但同时又是庞大广博的;空间是现实存在的,但同时又无法直接感知。

城市不止是一群人和社会设施(街道、建筑等)的聚合,也不止是一组制度和管理设施(宫廷、医院、学校)。城市毋宁说是一种心态,一套习俗和传统,一套有序的态度与情感,它们内在于习俗中,通过传统而传承[3]。“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以下均称概念书店)就是都市空间中这样一个多重意义的空间,它包含很多物质产品,也是各种景象的集散地,同时是定格时间的工具,更是诠释社会关系的场所。概念书店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它地处最具古城底蕴的平江路,怀旧气氛浓厚,然而从空间感上,它又并非是一个纯粹怀古情结的制品,与过去的建筑群相比较,它拥有独特另类的空间表达,和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强烈的与众不同的精神属性,是一个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聚集的神奇空间。

一、由  来

因概念书店的老板喜爱猫,又对宫崎骏动画《天空之城》情有独钟,因此,将自己的书店命名为“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所以,概念书店是由一个想象空间为原型来重构的现实空间,它将一个实体作为现代想象的对象,进行结构性转型。这是一种合理又富有幻想的过程,是对空间的现代性定位与诠释。

并且,“概念”二字足以说明它相较于平常的书店更加注重视觉、精神等层面的独特,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构成与运营模式。

二、空间性的建构

城市是一个表征现代社会运动、速度和效率的空间,一个社会的空间实践是通过对其他空间的译解得到揭示的。概念书店作为一个空间体,外部和内部空间的独特体验让其显得颇有情调和吸引力,并与城市的道路、网络、工作场所、私人生活及休闲娱乐相连。既是一个可“感知的”空间,又是一个需要从精神上品味的空间。

1.外部空间的构造

概念书店坐落于苏州的一条极具老城特色的街道——平江路。这条路多依河而建,北接拙政园,南眺网师园,很大层面避开了繁华闹市的混凝土钢筋,也给概念书店带来了其空间上的独特性。

而概念书店与平江路以及书店周围的景观并非是简单的并置,也并非简单的叠加,它们互相介入、互相融合,有时也会出现碰撞。

德国电影理论评论家克拉考尔曾提到街道对于生活流的重要性:“街道就其广义来说,不仅是转瞬即逝的景象和偶然事件的荟萃之所,而且也是生活流得到必然表现的地方。”因为在街道上出现的是既不知其来又无法追踪的捉摸不定的形体,出现在眼前的仅仅是一连串的可能性[4]

平江路对于街道的兴趣和表达,符合克拉考尔对于电影的想象和理解。街道的动感与静谧,成为城市电影取之不竭的空间元素。而无论是平江路的历史还是现在,都可以演绎出一部动人的电影。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这是典型的水乡特色。而800多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

而在平江路的25号,就坐落着“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这个院落从外形看,并不像一般的书店那样严肃,而是粉墙黛瓦、砖红门框、米色门帘,搭配小河、青石板、花花草草以及周围的古宅,颇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2.内部空间的构造

概念书店外部的空间体验是由平江路、周围建筑和书店的外观提供的,内部的空间体验则是由书店的布局和装饰提供的。书店分为两层,有着中式传统建筑典型的天井和阁楼,也有现代化的吧台与卫生间;雕花镂空的门窗和木质的圈椅,搭配现代性的沙发与简式镶花吊灯,灯光昏黄温馨;顶上则是木质房梁,具有古建筑的气息,而房梁的椽子下方,又装有大型的空调。总的来说,整个书店是一个具有东方古典特色的布局同时又点缀着西方基调的装饰的空间,是一种中西视觉文化的互动,使得游客不断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中,让人在享受现代性的同时又不断地体验着古典美。现代性让顾客身处其中便感受到与全球文化接轨,而古典美则使顾客在看到标示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书店的文化认同。

书店里充溢着的音乐多为优雅型的,如爵士慢歌、民谣或是小野丽莎最擅长诠释的巴萨诺瓦(Bossa Nova),这也契合了书店本身作为一个提供休闲与享受的空间的理念。

作为一个概念书店,其重头戏便是书。店里放置了一些较有特色的书籍以便顾客阅读和购买,设计类的书有《巴黎个性工作空间》、《设计荷兰》、《创意瑞典》、《消解设计的界限》等;旅行类的书则是《游走集》、《背包十年》、《边境流浪者》、《旅行箱的故事》等;文学类的书诸如《小团圆》、《洛丽塔》、《城门开》、《人间词话》等;还有契合“猫”这个主题的手绘本,如《甜甜私房猫》、《有猫真好》、《遇见·猫的国》等;还有部分书是关于苏州的,具有当地的风格,如《园林内外》、《于丹:游园惊梦》等;杂志也是和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城市画报》、《恋物志》、《氧气生活》。无论是书抑或是杂志,都具有明显的布尔乔亚的特点,文艺、小资、怀旧。

同时,明信片也成为书店的一个特色。插画明信片以及具有江南古镇特色的水墨明信片、摄影明信片、木质明信片,还有礼盒、信纸、书签、记事本,放满了整个书店,而这些明信片的设计均是出自书店的所有者,而这些DIY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本身只是一个物品,他们在贩卖自己设计的天空之城杂物的同时,更多的是在贩卖空间的体验和生活的美好。对于日常生活充斥着压力的顾客来说,DIY的物品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旅程,这是由体验的渴望和空间感共同制造出来的。所以DIY有时候并不仅是一个小东西,而是个人决定的塑造,这些去工具理性的商品因认同感、快乐、意义而被消费。

而在这些艺术品中,城市的意象被最大化地表现出来了,艺术品上的空间叙事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多维度空间糅合在一起,给消费者以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极具现代性的传播与沟通的方式。

三、空间里的时间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在时间中持续和在空间中存在,空间形式在时间上具有凝固和永久化的特点。从空间在时间上凝固的角度,时空对应就变成了历时与共时的对应:空间作为时间中的一个顷刻成为共时的,时间作为空间的持续成为历时的[5]

所以,空间不仅仅只是一个当下的构造,它是具有强烈的时间性的,它关注过去,也关注当下和未来。在流动的现代性时期,时空关系是不定的和动态的,而不再是预先注定和静态的。

1.营造历史

现在很多现代性的空间,往往喜欢营造一种消逝的、记忆中的或想象中的历史氛围,这种氛围的创造是通过与器物相关的历史联想而象征性地组织的[6]。所以说,空间的营造使得时间的位移得以实现,这是现在的产物,也是过去的产物,用贩卖历史的美好来促进消费。

在概念书店里,不常见的天井与阁楼、雕花镂空的门窗、红色油漆的立柱、老式建筑的房梁,都透着浓浓的古旧情绪,加之空间里面柔和昏黄的灯光、耳边慵懒甜美的歌曲,整个书店洋溢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风情,给顾客提供了足够的元素来怀旧。怀旧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兼具的商品,就更加唤起顾客内心深处的记忆和对特定年代特定事物的向往之情。

2.寄存未来

作为第四维空间,时间在这里又具有延展性。概念书店有一面明信片墙,名字叫“寄给未来”,承载了顾客的祝福与梦想。这面明信片墙的构造是一扇木橱背靠墙壁,木橱标出366天的时间格子,顾客们将未来一年内要邮寄的明信片放进想投递的日期格内,到了那一天书店会给你寄出那张明信片。

英国哲学家西美尔表示:“都市人的个性特点遭遇到现代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改变,即时间连续不断的迅速变化,使得人的精神生活变得空前紧张,加之空间的相对缩小,又使人感觉到一种生存的焦虑。”[7]所以,书店里的这一面墙幻化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镶满了顾客对一种不远处的美好生活的渴望。当明天变成了今天,书店就像是一个时光寄存铺,时光寄存在这里,美好收集在这里,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收到惊喜。那么那时到达的不仅仅是一张纸片,更是一份对往日的回忆、对美好生活的把握。

3.关注现在

无论是历史还是未来,其实都是难以把握的,所以当下的时间可能更加令人珍惜。而书店里面就提供了记录当下美好的方式,可以将想要表达的语言写在纸上贴到墙上,多年之后还可以重温到这一刻的所思所想。当今天成为昨天,只有定格在此时的美好才令顾客安心与回味。

现代的时间观念被界定为强化了的现在意识,瓦尔特·本雅明称之为“当下一时间”(now-time),所以我们的时间观念成为更加开放式的,一种可能性的时间[8]。当下的时间在时间纵向的维度中是最为重要的,概念书店在造型装点的设计之中,无形中也强化了这一理念。无论是时钟霸权还是墙壁的设计风格和理念,都不断地提醒着顾客把握当下,把握现实的美好,从而参与到书店的消费活动当中去。

历史、未来在今天相会,一间概念书店似乎浓缩了时间的所有特征,将种种具有历史变迁的感情汇集在一起,将时间无形地拉长,将不同的时间点集中在了一个当下的空间里面。时间一层层冲破空间的阻隔,而使究竟是时间压缩了空间维度抑或是空间压缩了时间维度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营造出的意境。

四、空间里的精神属性

空间并非是一个完全的物质属性的概念,它也具有精神属性,一如我们熟知的国家空间、社会空间、政治空间、经济空间等概念。同时,城市空间作为一种可重构的结构体,是社会实践的场所,是作为集体意识与消费行为表达的场所。

亨利·列斐伏尔(Henry Lefebvre)空间理论的影响,爱德华·索亚(Edward Soja)通过对洛杉矶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他的“第三空间”理论,认为空间即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可以被标示、被分析、被解释,同时又是精神的建构,是关于空间及其生活意义表征的观念形态[9],具有边缘性、差异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的空间思维模式等特点。

1.空间里的公共属性

概念书店除了经营静态的物质,更是打造了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公共领域,充盈其中的有生活聚会,也有讲座沙龙,爱阅读、爱思考的都市白领、布波族、年轻学生、背包客汇聚在这里,相互交流生活的乐趣、行走的感受和读书的心得体会。但是这里的公共领域应该是区别于哈贝马斯的概念的,它并不完全等同于“公共领域”这样的抽象意义上的舆论批判空间。

何为“公共领域”,在其提出者哈贝马斯眼里,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10]。其主要功能是从政治批判的角度产生公共舆论,以制约国家的公权力

而概念书店作为一个公共领域,它不排斥私人作为一个基本的公民在这里集会,并从政治意义的角度去讨论现实制度,但是就它的地理位置、布局、营造氛围、日常作用而言,它更加贴近于是一个私人领域的公共化、私人话语的前台化,这里的顾客既讲究格调生活的精致化,又崇尚特立独行的自由,他们其中很多人是把自己平时的生活放在一起做交流,一起聊家常,一起谈天说地,内容宽广,不局限话题类别,很大一个层面也可以说是一种“自娱自乐”,只不过这种自娱自乐是两三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活动,或者说是众人的狂欢;同时,与哈氏观点不一致的还表现在当人们集中于这一空间的时候,他们会表达对观点与意见的异质性,而并非哈贝马斯所说“强调取得相同意见”的一致性。在一个新的空间中,人们可以描绘并实现崭新的、另一种形式的“公民身份”。(www.xing528.com)

所以说在一定层面上,应指出,这样一个概念书店并非完完全全的公共领域,可能称之为“具有公共空间属性”更加妥帖。

2.空间里的景观属性

一走进书店,人们就会被其营造的闲适温馨又略带慵懒的情调所感染,而这种感染力大部分是来自视觉。

俗语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包围着——灯光、招贴、橱窗、装潢、商品外观设计等。可以说,除了传统的视觉享受之外,连我们的味觉、嗅觉、触觉、听觉以及感情、思想等,也越来越视觉化乃至被视觉替代了。这是景观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

“景观社会”是法国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当代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来的。在现代社会工业化高速发展,商品社会逐渐过渡为景观社会,即消费者们每天被五光十色的景观所包围,通过形形色色的视觉效果来把握空间,沉陷于一个由视觉媒介构成的表征世界,因而视觉成为一种特权性感官。

概念书店无论是其外部结构形态还是内部的空间造型艺术,都可以看成是景观社会的一个缩影。概念书店通过传统建筑的空间结构结合现代造型艺术的色彩、标识、照明渲染,以及光线和人工景观等将不同功能的空间连接起来,形成具有商业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的场所;并且形态不一的书柜搭配着外包装色彩斑斓的书籍、柔和的灯光搭配着各种各样的DIY制品,动感、色彩、视觉效果糅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迷人形式力和诱惑力的商业空间,这种迷人的空间系统时时刻刻点燃着顾客的情绪。

作为都市文化的一种表征,概念书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诱导消费。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结语中说过:消费是个神话,也就是说它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我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11]。大众的消费是一种愉悦的过程,愉悦是后现代社会的典型修饰语。空间的成功塑造就如同一个精致的文本,它是一个邀约,是一种诱惑、符号和标识,就像是文本上的图签和版面,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既要能起引导提示的作用,又要能充分吸引大众的眼球,使大众有继续阅读文本的兴趣。这个文本必须等待读者进入其中进行阅读即进入商业空间消费,它的潜在价值,无论是其物性的使用价值还是其符号形象价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同时,对于空间的征服和整合,也已成为消费主义赖以维持的主要手段。因为空间带有消费主义的特征,所以消费主义的逻辑也就成为了社会运用空间的逻辑,成为了日常生活的逻辑[12]

概念书店经营者具有典型的波西米亚商人的特性。所谓波西米亚商人,美国大辞典的定义是:一个具有艺术或思维倾向的人,他们的生活和行动都不受传统行为准则的影响。商业跟艺术都是一种传播,艺术传播的是创意跟概念,商业传播的是商品的价值。书店的老板是学设计专业的,并且自身有其他职业,书店作为副业经营,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追求一种生活理念,所以这里并没有浓重的对经济利益的执著追求,大多是一种对文化定义的苦心琢磨和一个极具格调的现代性空间的建构。

同时,概念书店也有后福特主义(Post-fordism)倾向,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店里的DIY产品均出自老板的设计,同时有自己的生产团队。成品种类多,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喜好,个性十足,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兼具,并且结合江南福地的人文内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概念书店采取了富于创造性和想象力的积极行动,建构情境、营造氛围,在众多同类型的空间之中成功突围。

3.空间里的迷惘

概念书店的空间尽管营造了无尽的意义,但是它与现实的部分脱轨也折射出迷惘的情绪。

苏州作为上海的后花园,是人们接触上海或是接触西方资本意识的窗口,而这种思维模式的表达,不仅仅体现在资本运作上,更是变成深不可测的文化与思想,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概念书店无论从位置还是构造上,都有这样一个独特性,从一个层面,在特殊环境的刺激与暗示下,它们纷纷重新组合,耦合成了新型的自我与世界的镜像[13],向全球化的文化想象敞开了意义通道。

可是,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之中,它似乎脱离了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轨道,无论是它的布局构造、消费理念还是文化底蕴等,都编织了一些与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文本,这似乎是一个漂浮、无根的表达方式,消解涂抹了本土文化,把地方转换为空间。

在书店的书目里面,有很多关于香港、巴黎和日本城市的书籍,空间的营造之中无意识地投射了某个空间的影子,这里的本体可能是香港,可能是巴黎,可能是日本的某一个城市,更或者是地球上的任意一个发达的大都市。所以可以说,概念书店蕴含着很深的“旅行文化”,这种文化是通过背包客的眷顾以及架上的图书反映出来的,使得大家都通过跨文化去接触了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在另一个层面里,概念书店的空间系统是一个由大都市生活折射出来的飘忽不定的投影,用“他者”来确定自我的存在,在对他者的学习和与他者的对比之中确定自我。然而在这种镜像里,它具有超我的性格,却渐渐失去了自我;它鲜亮、光彩照人,但同时却又背负着无根的困扰。

同时,纵观书店的氛围,当中充盈着一种视觉的表面搜索,这种视觉形象已不再有精神内涵的审美意义,而是萎缩成为一种符号。人与物的亲近就转变为人与符号的亲近,这就使得大地与本真远离而虚无的观念站在每个人面前[14]。在这种情绪的控制之下,小资情调也就被符号化为一种没有精神内涵的对生活表面的作秀。

五、结  语

在过往的路人和普通市民眼里,概念书店是具体而实在的地理空间和城市的一种组成方式;在消费者眼里,概念书店是时尚新潮与文化的展演场景;在知识分子的眼里,概念书店是一种扩张的文化意象;在媒体的眼里,概念书店隐藏着挖掘不尽的故事;在自由资本的眼里,概念书店是休闲工业和消费社会的福地;在国家权力的视野里,概念书店是欣欣向荣的文化景观;同时,概念书店还是意义含混的公共领域,有着资本主义文化全球扩散的痕迹。

这是一个现代性的城市空间,它布满充盈于人所栖居的空间领域,使现代性通过空间覆盖形式渗透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它秩序井然、理性规则,又充满明晰温馨优雅的诗意美学,是一个布尔乔亚式的空间[15]。同时,由于它地处江南古城,又坐落在最具古城特色的老街道,具有中国传统古典元素的装点,总的来说能形成自我特色。但是就其空间的包含性来说,受到西方资本运作和小资情绪的束缚,在通过他者确立自身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反映了处在后工业社会的无力感。

[参考文献]

1.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包亚明、王宏图等:《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马杰伟:《酒吧工厂——南中国城市文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陆扬:《空间和地方的后现代维度》,《学术研究》2009年第3期。

6.陈中权:《小资情调的文化透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

7.刘廷杰:《后现代的商业空间——体验一种非“短暂”的时尚》,《时代建筑》2005年第2期。

【注释】

[1]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四章,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Manuel Castles,La Question Urbane,Paris:France Masperro,1972,p.152.

[3] 转引自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秦立彦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

[4] 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5] 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20页。

[6] 包亚明、王宏图等:《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7] 转引自胡淼森:《空间的嬗变、私化与终结:以Z·鲍曼的后现代空间思想为中心》,《社会》2009年第3期。

[8] 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9页。

[9] 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0页。

[10]“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167942.htm。

[11]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6页。

[12] 刘廷杰:《后现代的商业空间——体验一种非“短暂”的时尚》,《时代建筑》2005年第2期。

[13]包亚明、王宏图等:《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页。

[14] 陈中权:《小资情调的文化透视》,《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

[15] 宋一苇《:从乌托邦到异托邦——酒吧空间的后现代性》,http://www.hbtpress.com/homepagebook/2349/a05.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