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古琴實物的出土外,與古琴相關的其他物件尚有“撫琴俑”及“聽琴俑”,目前所見的“撫琴俑”,從戰國中期到東漢都有,出土於下列墓葬:
1.1990年山東章丘女郎山戰國中期墓出土“撫琴俑”。該墓是一座戰國中期的大墓,出土陶俑等各類器物300餘件,各種串飾6,000餘枚。在大墓週圍的1號陪葬墓中,出土了彩繪樂舞陶俑38件,分別爲歌唱俑1件,舞俑10件,演奏俑5件,觀賞俑10件,祥鳥8件。其中的演奏俑包括擊小鼓俑1件,擊大鼓俑1件,撫琴俑1件,敲鐘俑1件,敲磬俑1件。該墓的樂舞陶俑造型精美玲瓏,內容豐富,但人物的面部表情顯得缺少變化,較爲原始,說明戰國時期陶塑工藝還處於發展階段,可與秦漢以後的陶俑作出區別。[12]
2.1981年河南淮陽于莊西漢前期墓出土“撫琴俑”。該墓出土隨葬品中,有一座陶製莊園置於墓穴北邊,在莊園的中庭殿內東部,放置了一組陶伎樂俑6件,有撫琴、吹笙、合掌等形象,爲五男一女的樂俑。[13]
3.1999年重慶巫山麥沱東漢早期墓出土“彈琴俑”。麥沱古墓群中的東漢早期墓中,編號M47出土的樂舞陶俑有:聽歌女俑1件,女舞俑1件,擊筑男俑1件,吹簫男俑1件,說唱男俑1件。其中“擊筑男俑”的造形,採跪式,“琴置於雙膝上,雙手作彈奏狀”,[14]既爲雙手彈琴而不作“擊打”狀,顯然就不該稱爲“擊筑男俑”,而應是“彈琴男俑”。
4.重慶巫山雙堰塘出土東漢撫琴俑。在雙堰塘M707號漢墓出土有撫琴俑、歌唱俑、舞俑及說唱俑。[15](www.xing528.com)
5.重慶巫山福巫公路工地一座東漢墓出土撫琴俑。該墓的樂舞俑包括吹笛俑、吹塤俑、說書俑各一件,擊鼓俑、撫琴俑各二件。[16]
6.1986年四川綿陽河邊東漢晚期崖墓出土“撫琴俑”與“聽琴俑”。在河邊鄉九龍山脈柏樹山與白沙包一帶,清理出七座東漢晚期的崖墓,隨葬器物中有陶俑37件,其中和樂舞相關的有:說唱俑1件、女舞俑2件、撫琴俑3件、聽琴俑1件、吹蕭俑1件、執笙俑2件、擊鼓俑2件。這些陶俑與其他的搖錢樹座、井、罐等,都是西南地區東漢墓中的常見之物。[17]
在撫琴俑的部分,目前找到六處墓葬的出土實物,除1件戰國中期,1件西漢前期外,餘4件都屬於東漢時期。在地域上則以重慶、四川爲主,似乎陪葬這類器物是這個地區的風俗習慣。同樣的,對撫琴俑也有兩點說明,一是撫琴俑的造型雖然簡單、純樸,但從整體上的觀察,目前所見撫琴俑所鼓的琴,都屬於“全箱式”,與出土古琴實物的半箱式明顯不同。因此若撫琴俑是寫實的,那麼秦漢時期就同時存在兩種形式的古琴。因爲在地域上沒有特殊的分佈現象,所以古琴最後發展爲全箱式的固定形式,應該以時間的因素爲主。二是六處墓葬的撫琴俑都不是單獨出現,撫琴俑都與其他性質類似的音樂俑或樂舞俑一起陪葬,這種情況與出土古琴實物的墓葬頗爲類似,似乎都在說明古琴並不單獨演奏,而衹是樂團的組成份子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