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古來頗爲喜歡歌舞,而琴例爲歌舞中的重要因素。《雜阿含經》云:“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異比丘在拘薩羅人間,住於河側一林樹間。時有丈夫與婦相隨,度河住於岸邊,彈琴嬉戲,而說偈言:‘愛念而放逸,逍遙青樹間。流水流且清,琴聲極和美。春氣調適遊,快樂何是過。’”[13]是乃民間春遊時,以琴助興也。《古來世時經》載,賢者阿難律(梵語Aniruddha)在波羅奈仙人鹿處,在講堂對佛陀及諸比丘述說自己過去世的經歷曰:“吾曾擔負草,貧窮傭以活,供養於沙門,和里緣覺稱。因斯生釋種,號曰阿難律。吾便於歌舞,鼓琴瑟笛成。”[14]阿難律,一譯阿那律,迦毗羅衛國之釋氏,佛陀之從弟[15];後爲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佛陀讚爲“天眼第一”。據此可知,釋迦族的男子亦可彈琴也。《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九言:“無滅先與賢釋種王素相親近,即詣王所。行至門首,時王在樓閣上撫琴作妓,琴絃忽斷,歌聲遂錯。無滅善琴,在其門外知琴絃斷,所以聲錯,門家白王:‘無滅立在門首,欲見大王。’”[16]斛飯王有二子,一名無滅,二名大名;無滅,即阿難律也,斛飯王或稱甘露飯王,就是釋迦牟尼父親浄飯王的弟弟。顯然,釋迦族的首領亦善撫琴吧。除自娛外,亦以琴供養他人。《善見律毘婆沙》卷六《舍利弗品》:“問曰:‘云何爲供養?’答曰:‘男女妓樂、琴瑟簫笛、箜篌琵琶種種音聲,與諸知識而娛樂之,諸知識人方便慰喻令其心退,於五欲中食。’”[17]
除現在之人道嗜好琴外,佛教認爲,未來彌勒下生的雞頭國,亦樂聞琴聲。《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非常品》,世尊告阿那邠祁長者曰:“將來之世有佛名彌勒,出現於世。爾時,國界名雞頭。王所治處,東西十二由延,南北七由延,人民熾盛,穀米豐登。”“長者當知,爾時雞頭城中周匝懸鈴。是時,鈴聲皆出五樂之音。爾時,城中恒有七種之聲。云何爲七?貝聲、鼓聲、琴聲、小鼓聲、員鼓聲、鞞鼓聲,歌舞聲爲七。”[18]《古來世時經》載,欲界最高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魔王波旬與世尊的對答,內中有云:“魔又以偈復報佛言:‘我想爾時人,貪寶好飲食,便工於歌舞,但樂鼓琴瑟,在於雞頭末,軻[19]王之所處。’”[20]“雞頭末”,本指雞頭末寺,又稱雞林精舍、雞園寺等。此恐有誤,當指“雞頭城”或“雞頭國”。《古來世時經》乃《中阿含經》《說本經》之別譯,《中阿含經》的相關部分,正作“雞頭城”:“於是,魔王復說頌曰:‘彼必定當得,名財好飲食。善能解歌舞,作樂常歡喜。若在雞頭城,螺王境界中。’”[21]此雖是魔王想象中的雞頭城的美妙景象,卻倒有幾分契合世尊的描述也。
其實,天道之天女亦喜聞琴聲,並隨聲歌舞。《雜阿含經》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拘薩羅國有彈琴人,名曰麁牛,於拘薩羅國人間遊行,止息野中。時有六廣大天宮天女,來至憍薩羅國麁牛彈琴人所,語麁牛彈琴人言:“阿舅!阿舅!爲我彈琴,我當歌舞。”麁牛彈琴者言:“如是,姊妹!我當爲汝彈琴,汝當語我汝是何人?何由生此?”天女答言:“阿舅!且彈琴,我當歌舞,於歌頌中,自說所以生此因緣。”彼拘薩羅國麁牛彈琴人即便彈琴,彼六天女即便歌舞。’”“‘爾時,拘薩羅國麁牛彈琴人而說偈言:“我今善來此,拘薩羅林中,得見此天女,具足妙天身。既見又聞說,當增修善業。緣今修功德,亦當生天上。”說是語已,此諸天女即沒不現。’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22]彈琴人觀天女舞蹈、聽天女述說之所以生於天上的緣故,亦可上昇天界[23],則琴亦有功焉。
古印度之辨才天女,本拿vīṇā(維那),即弓型豎琴(Bogenharfe),八世紀以後則改握匏琴。辨才天女的形象傳到中國之後,則改彈琵琶,這可能是唐朝密宗人士所爲吧[24]。(www.xing528.com)
巴爾胡提浮雕中之維那(亦稱鳳首箜篌。印度笈多王朝末期)
阿那律往世在天上時,亦擅長撫琴。《別譯雜阿含經》言:“時阿那律天上本妻,來至此林,禮尊者足,在一面坐,即說偈言:‘汝昔天上時,善巧奏琴樂。又復能歌舞,縱意受快樂。’”[25]尊者,即阿那律也。
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甚至親自彈奏琉璃琴。《須摩提女經》謂,“天魔波旬,手把琉璃琴,讚揚大法”[26]。《增壹阿含經》載:“爾時,波遮旬從釋提桓因聞語已,便調琉璃之琴,前至須菩提所,便以此偈歎須菩提曰……”“爾時,尊者須菩提即從坐起,復歎波遮旬曰:‘善哉,波旬!汝今聲與琴合,琴與聲合,而無有異。然琴聲不離歌聲,歌聲不離琴聲,二聲共合,乃成妙聲。’”[27]波遮旬,即波旬。可知,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號稱“解空第一”的須菩提(梵文सुभूति,Subhūti),其實也頗諳曉琴技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