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婕
雲南大學中文系
中國筆記小說是文言小說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其內容豐富而龐雜,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達到了一個全勝的高峰,數量上和質量上都繁榮發達。《中國筆記小說縱覽》一書將其繁榮的原因歸結爲三點:“(1)社會的動亂促成佛教、道教思想廣泛流傳,使與上古神話一脈相承的志怪小說出現了新的內容。(2)清談之風和士人的追求個性,促進了志人小說的發展。(3)人們對小說的逐步重視”。并認爲“這個時期小說作品眾多,並形成志人、志怪兩大派系;藝術水準提高,不少作品成爲典範,對後世有重大的”影響。[1]
魏晉士人身逢亂世,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脅、對生命有極深的眷戀,再加上彼時儒家文化影響力的下降等原因,令其爲人、行文呈現出獨特的風格,後世謂之“魏晉風度”。魏晉名士多善琴、好琴,常以琴書自娛,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廣陵散》的故事,就產生於魏晉時期,由此可見,琴亦可看作“魏晉風度”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www.xing528.com)
笔者检索相關論文,發現學界關於魏晋南北朝時期古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一)魏晉時期的琴史與音樂思想研究。這方面的論文,主要是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琴人、琴曲,根據相關史料進行輯錄和梳理,對琴藝的傳承進行考辯,對當時的琴學思想和審美趣味進行討論和總結[2]。(二)魏晉名士風度與琴的相互關係研究,認爲琴深刻地影響了魏晉名士的精神世界,是魏晉風度的重要特徵之一[3]。(三)隱逸之風與琴學思想的相互作用。通過魏晉南北朝這個隱逸思想盛行的歷史斷面,探討琴曲、文人及隱逸思想的內在聯繫,並揭示其所體現的藝術精神[4]。(四)魏晉南北朝文學與琴。對於魏晉南北朝文學中的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詩、賦中的琴意象,如:劉琦的碩士論文《琴與魏晉南北朝詩歌關係之研究》[5],周唯一的《琴文化與魏晉南北朝詩歌之表現》[6]。此外,擬從宏觀角度來討論魏晉南北朝文學中的琴的論文,實質上舉證的材料及論述的重點依然偏重於詩、賦,未涉及筆記小說。如劉眞眞的碩士論文《魏晉六朝琴文學》[7]在探討魏晉時期古琴意象在文學中的意涵時,把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未加分類地合在一起討論,所舉例證多爲詩、賦作品,僅有一則材料出自道教典籍,並未提及筆記小說中的相關記載。雖冠名“魏晉六朝琴文學”,但於六朝時期,非常重要的筆記小說這一體裁中的“琴”,并沒有實質性的深入論述。
由上述內容可知,學界迄今尚未出現專門論述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中“古琴”這一重要意象的相關論文。因此,本文擬對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中與琴相關的材料,進行梳理。根據筆記內容所記人物之身份,以及其中琴的不同作用,將其分爲文人之琴、仙人之琴、隱士之琴三大類別。藉此對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中對琴的書寫,進行研究與探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