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門周鼓琴,先說以可悲之事,孟嘗君已擒淚待發,此時援琴作樂,必然悲不自勝,淚下漣漣。此意以爲音樂歌聲不過是引發悲痛的媒介,音聲是否美妙,琴技是否高超,對於悲情抒發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陸機對雍門周故事的理解,即是此意,其《豪士賦序》云:
落葉俟微風以隕,而風之力蓋寡;孟嘗遭雍門而泣,而琴之感以末。何者?欲隕之葉,無所假烈風;將墜之泣,不足煩哀響也。[11]
據此看來,甚至可以說,若人心中悲哀之深,衹要有音聲作爲媒介,即使是動物的啼叫,也能令其下淚。大概漢魏六朝之人深明此理,所以詩文中屢屢寫有聽動物哀鳴而悲傷之事。茲舉鳥鳴、猿鳴、驢鳴三事析論之。
漢魏時期的詩文經常寫到聞鳥鳴而悲哀。如阮籍《樂論》記云:
順帝上恭陵,過樊衢,聞鳥鳴而悲,泣下橫流,曰:“善哉鳥聲!”使左右吟之,曰:“使絲聲若是,豈不樂哉!”[12]
漢順帝聞鳥鳴而下淚,以爲勝過絲竹之音樂。按陳伯君《阮籍集校註》此句註云:“《後漢書·安帝紀》:‘(夏四月)己酉,葬孝安皇帝於恭陵。’註:‘在今洛陽東北二十七里。’又《祭祀志》:‘順帝追尊其母曰恭愍后,陵曰恭北陵。’”[13]可知漢順帝上恭陵是墓祭其父漢安帝及生母恭愍后。所以漢順帝心有悲戚,聞鳥鳴而哭泣。曹魏時期的詩人也多聞鳥而悲。如繁欽《愁思賦》:“聽鳴鶴之哀音,知我行之多違”;[14]曹丕《悼夭賦》:“仰瞻天而太息,聞別鳥之哀鳴”;[15]魏明帝曹叡《樂府詩》:“春鳥向南飛,翩翩獨翱翔。悲聲能儔侶,哀鳴傷我腸。感物懷所思,泣涕忽沾裳”;[16]阮籍《詠懷詩》(其九):“鳴雁飛南征,鶗鴂發哀音。素質游商聲,悽愴傷我心”[17]。聞鳥而悲,今人不易理解,其實這種心理,大都也是因爲聽者心中本自有悲事悲情,因鳥鳴而誘發。鳥聲本無悲哀可言,但人心中有悲,也以爲鳥鳴是哀鳴。雍門周說孟嘗君,已清楚道及此意:“交歡相愛,無怨而生離,遠赴絕國,無復相見之時;不若少失二親,兄弟別離,家室不足,憂戚盈胷。當是之時也,固不可以聞飛鳥疾風之聲,窮窮焉固無樂已。”按此段《三國志》裴註引桓譚《新論》作:“若此人者,但聞飛鳥之號,秋風鳴條,則傷心矣。”[18]意更明白。是以知漢魏詩文寫鳥鳴而悲,皆事出有因,有時不言所悲之事,是因詩文重在表現悲哀之情深,即使鳥鳴也可催人淚下。據此以讀漢魏古詩,可深入理解詩人的深情。
類此之事又如猿鳴。《世說新語·黜免》:
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猨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梁劉孝標註:
《荊州記》曰:“峽長七百里,兩岸連山,略無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常有高猨長嘯,屬引清遠。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一聲淚沾裳。’”[19](www.xing528.com)
民諺“猿鳴一聲淚沾裳”六朝時甚有名,《水經註》記三峽一段亦有載。[20]蓋因當時蜀地邊遠,旅人戍客經三峽聽猿鳴而感懷,其聲遠引高亮,是以哀傷下淚。桓溫帥軍平定巴蜀,經三峽溯江而上,兩岸猿聲本即令人傷感,更何況猿猴失子,聽者聞其聲,如婦人失子之哀號,能不令人心酸?桓溫因此罷黜兵士,可知猿鳴倘若眞有可悲之事,更讓人悲不自勝。《世說新語》記此事,是寫桓溫一往而有深情。
漢魏時人多有好驢鳴之事,這一現象今人殊難理解。如《後漢書·逸民列傳》所載之戴良:
良少誕節,母憙驢鳴,良常學之以娛樂焉。及母卒,兄伯鸞居廬啜粥,非禮不行,良獨食肉飲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毀容。[21]
王粲也好驢鳴,《世說新語·傷逝》云: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22]
王粲病逝,曹丕臨喪,倡議同行皆作驢鳴一聲送別之。同樣是弔唁死者,《世說新語·傷逝》也載有晉初的孫楚作驢鳴送別王濟:
(王)武子喪時,名士無不至者。(孫)子荊後來,臨屍慟哭,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向靈牀曰:“卿常好我作驢鳴,今我爲卿作。”體似眞聲,賓客皆笑。孫舉頭曰:“使君輩存,令此人死!”[23]
人作驢鳴,甚爲滑稽,所以孫楚弔王濟,作驢鳴而賓客皆笑,但是曹丕和孫楚何以皆在弔喪悲哀之時作此聲?其實稍作聯想即可明白,驢鳴之聲正如人之哀號。錢鍾書有《說笑》一文,引劉繼莊《廣陽雜記》云:“驢鳴似哭,馬嘶似笑。”[24]驢鳴之聲如同陣陣哀號,戴良母及王粲皆好聽之,大概是通過聽驢叫而抒發悲情。是以弔喪之時作此聲,不獨送別死者,且爲抒發弔者的悲哀。驢鳴本如哀號,人學之又不免滑稽,所以人作驢鳴,實際是在悲痛中的戲謔,是悲喜兩種相反情感的極端交織,如同含淚之笑,更令人悲。但這卻是弔者對死者感情眞摯的流露。《世說新語·傷逝》記此事,其實是表現弔者死者皆爲眞性情之人,《後漢書》記戴良爲母作驢鳴,也是在說明戴良之孝順是發乎性情。
綜上所論,無論鳥鳴、猿鳴還是驢鳴,都可以說是藉動物鳴叫抒發悲情,都可以根據雍門周故事得到解釋,即音聲不過是引發悲痛的媒介,若人心中本自有悲,即使是動物的啼叫,也能令其下淚。所以,根據雍門周故事,可以解釋漢魏六朝時期很多如今難以理解的音聲現象。漢魏時的樂曲今已無存,而鳥鳴、猿鳴、驢鳴尚能聽到,依雍門周鼓琴之理,但凡人有悲事悲情蘊藉胸中,於此同樣能和魏晉人一樣感同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