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房中乐的历史及影响-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房中乐的历史及影响-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的宮廷音樂,自周代到漢代都有房中樂的設置,用於後宮。是關於房中樂的最早記載。殊不知《房中樂》爲楚聲,並不始於漢高祖。更追溯到周代《房中樂》爲楚聲之史實。周代禮樂集其大成,既然是“禮不忘本”,《房中樂》採用楚聲自然是最佳選擇。春秋晚期禮崩樂壞,連侯爵也敢僭越享用房中樂,這些琴瑟正是曾侯乙後宮生活的眞實寫照。

房中乐的历史及影响-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古代的宮廷音樂,自周代到漢代都有房中樂的設置,用於後宮。衹是其名稱屢有變遷。《漢書·樂志》載:“又有《房中》祠樂,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樂》,至秦名曰《壽人》。凡樂,樂其所生,禮不忘本,高祖樂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是關於房中樂的最早記載。殊不知《房中樂》爲楚聲,並不始於漢高祖。《宋書·樂志》說:“周又有《房中樂》,秦改曰《壽人》。其聲楚聲也,漢高好之”。更追溯到周代《房中樂》爲楚聲之史實。其實這一點不難理解,《房中樂》爲後宮的小型樂制,多用琴瑟類樂器演奏,而琴瑟都是極盛於楚地,爲楚聲的代表性樂器——出土文物已充分證明瞭這一點:近幾十年出土的一百餘張瑟絕大多數出土於湖北,少量出於湖南和河南南部,都是屬於楚文化的地域。《詩經》最重要的組成爲《周南》、《召南》,皆屬南音。周代禮樂集其大成,既然是“禮不忘本”,《房中樂》採用楚聲自然是最佳選擇。而湖北隨州擂鼓墩周系的曾侯乙墓竟出土了十二張瑟就足以證明琴瑟在王侯的音樂生活中的地位。

琴瑟都是屬於房中樂的主要樂器,古樂書記載說房中樂是歌後妃之德,其實,“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琴瑟起著安定後宮的特殊功用,才是房中樂所要達到的效果。清代的李漁《閒情偶寄·聲容部》說得更直白:“琴瑟非他,膠漆男女,而使之合一;聯絡情意,而使之不分者也”,“婦人學此,可以變化性情,欲置溫柔鄉,不可無此陶融之具”。而其始作俑者卻是早他兩千多年的周天子!周代曾以實施“士無故不撤琴瑟”的樂教制度而成爲儒家向往的最高典範,在後宮更設立了房中樂這種陶冶的工具,而爲歷代帝王所效法。在隨州出土的曾侯乙墓東室出土了一張十絃琴,五張瑟,一個五絃準,一面懸鼓,二隻笙,正是一個《房中樂》樂隊編制。春秋晚期禮崩樂壞,連侯爵也敢僭越享用房中樂,這些琴瑟正是曾侯乙後宮生活的眞實寫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