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独立性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班级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态度和能力,实现学生多向交往。创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即易学易懂的,学生能独立解决的让他个体学习解决。对于较难理解的,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共同解决。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3.民主性原则
研究表明:学生只有感到心理安全自由时,才能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思索。因此,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热心为每一位学生服务,使师生关系平等,情感融洽。优化教育交往方式,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创设和谐、愉悦、协同、奋进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
4.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在自主参与、自主组织、自主管理中,才能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教师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会,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放手让学生管理自己、管理小组,并进行自主评价。
5.实践性原则(www.xing528.com)
在课堂教学以及各类课外延展实践活动中,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通过手脑并用,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动手能力,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并使获得的知识产生新的联系,从而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6.主动参与原则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过程,更是教师引导下的探究过程。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时间和空间,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得知识。
7.因材施教原则
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智力、能力、个性等方面,每个学生因所受遗传、环境与教育程度的影响,存在差异,但都蕴藏着一定的学习潜力。针对此,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8.激励成功原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墨生)。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20—30%;而正确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自身潜力的80—90%。一个学生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们学习的愿望就会消失。因此,教师要关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建立学生自信心和进取心,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信心和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