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主体性课堂教学,就是根据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和内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提倡的是“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和谐完整的形态。同时,还包含着课堂教学要注意全体学生的整体推进。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主体性在构成上有三个层次,即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对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不断完善,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
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集中表现为较高的求成动机,强烈竞争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态度,以及强烈的社会适应性。
创造性,是对现实发展的超越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层次,集中表现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以上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自主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主动性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和动力;创造性是主体性教育的最高表现。
教学中要真正的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才会生机盎然,学生便会高度活跃,自由酣畅地表现自己的聪明和才华,显示自己独特的品格和魅力,这就是主体性教育的向往和归宿。
●民主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心理安全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要以宽容、友好、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要以微笑的面容关爱每一位学生。
●发展性原则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力成长,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失时机地给予关照和偏爱,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得有所长。
3.优化“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策略
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具体教学中,要建构一个合作的而非单一的,探究的而非灌输的,开放的而非封闭的教学环境。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优化“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我们着力体现在: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思维的引导者。其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坚信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三,创设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的自我思考、决策,给学生留有自我思考的“空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的人格,意味着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如:一年级的语文陈老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着一种亲切,随和的教学态度,和学生一起唱歌,做游戏,在创设的情景中,和学生一起扮演角色,学习气氛十分愉悦。她说:“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但也十分爱表现,教师要把握好孩子的心态,了解学生,不要压抑他们,只有这样,教学才是快乐的。”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我们主张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勇于创新,超越自我,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探索一种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
第一,要研究教材。激活教材中促进人性发展的因素,寻找“亮点”,将教材变成活知识;改变教材,使教材成为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工具;拓展教材与课外阅读的延伸,在教材中寻找可以研究的小课题。
第二、要研究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引导学生成功步入“最近发展区”。
第三、要研究师生互动。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研究,教师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用媒体形象直观导入法,有讲故事激兴趣法,有配乐朗诵法,有擂台赛法等等,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大胆创新,激活了课堂教学。(www.xing528.com)
●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既学生是以探索者的姿态,自己去认识未知的世界,去发现获取知识。要用以有的知识、经验确定研究方向,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思想,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养成思维的习惯,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再思考。能独辟蹊径,变通思路,换位思考。例如:语文课中,教师通过质疑问难的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质疑,从课题去寻找问题,从内容去寻找问题,从标点符号去寻找问题等等,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发散性。
●注重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生命碰撞过程,既有师生间的互动,更有学生间的互动,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小组学习的生生互动把学生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同时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学会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
●提倡激励性评价方式
优化“主体性教学模式”中不可缺的一环就是激励性评价。评价有个人评价,有小组评价,有自我评价,有学生评价,也有教师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自主评价和注重激励性评价是“主体性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向。通过评价,学生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充分发挥其更大创造潜能和积极性。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华东师大课程与教材研究所孔企平博士说,这次课程改革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具体的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落到实处,我们调整了课程结构,开设了具有探究性的综合课程、信息课程和全方位体现学生一技之长的社团课程,保证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走上街头,调查研究一天中噪音的分贝情况;在“爱护我们的环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走进超市,向营业员了解塑料袋的每天供应情况,并在顾客中作调查问卷:“你是否赞成塑料袋有偿销售?”;在信息课上,学生上网了解信息,逐步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五彩缤纷的社团课上,学生更是兴致盎然,学插花,学水果拼盘,学当小记者……真可谓乐趣无穷。同时,挖掘基础课程中的“亮点”,开设小课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富有个性。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它给二附小的学生在学习上注入了无限的生机。
5.建立“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测评体系
为了把主体性教育的目的落实到教育活动过程中去,还必须把主体性教育目的具体化。目的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规定,而且还是一个目标体系系统。它应该是一套可具体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这对目的的实现和教育评价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层次结构,制定了相对应的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测定体系。
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测定体系
总目标: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三大特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独立性:
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学习有信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依赖教师、家长或同伴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中能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不受别人的影响而轻易放弃自己正确的看法,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能进行适当的评价。
主动性:
学习有兴趣,会主动安排、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勇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敢于争辩,明确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主动和同伴就感兴趣的问题交换认识;主动对作业、试卷做出分析,尤其是能对错误分析原因;主动地做好预习工作,能掌握练习、复习等方法;学习上具有一定的意志力,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能主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创造性:
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满足课堂里学到的知识,积极探寻课外知识;关注生活,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的问题,包括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善于想象,能标新立异,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喜欢看课外读物,有自己的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