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从三脑模型(行为脑、情绪脑、理智脑)讨论了关于情绪管理的问题,知道情绪管理是三脑协同运作的结果,越成熟的人,三脑协同调节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越强,这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这一章,我们把视角切入思维模式。这也是人类高级于动物的最大特征。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人类理智脑的演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具有时间空间感,拥有提出问题、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模式决定了人类个体的内在自我与现实世界能否统一协作。美国小说家菲兹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曾说过:“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时,仍能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达正反映出了多元化思维的特征。简言之,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发展成熟,就看他能否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件事,能否允许多种想法同时存在。用走路做比喻,同样是要到达目的地,有的人是一条道走到黑,有的人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寻找到更多通往目的地的路径。这两种行为模式直接反映出思维模式的不同。很显然,具有第二种思维的人更加灵活,有主动性,成熟,适应性更强。
多元化思维来源于后现代思潮。随着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复杂化,后现代理论越来越受人喜欢。它不太重视因果关系,也不太强调理论性和科学根据,而更提倡经验和相对主义。它倡导将相关的多方资源进行整合,寻找灵活有效的方法和结果。它强调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只要人能够发现自身的资源,主动利用资源,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例如:很多家长问:“到底能不能惩罚孩子?”“惩罚一定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吗?”有人回答:“这还用问?惩罚是错误的教育方法。”但换一个角度,难道惩罚孩子的行为真的没有意义吗?很显然,短期效果还是有的。如果家长既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又被告知“惩罚是错误的”,就会变得束手无策,反而更加焦虑、紧张和内疚。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一定有好处吗?中国千百年来的教育习惯不是一朝就能改掉的,怎么办?如果用多元化思维看,我认为,家长需要考虑的不是要不要惩罚,而是怎么惩罚,惩罚的方式是什么,什么错误需要惩罚,惩罚完孩子怎么修复关系,怎样和孩子讨论错误才能让他从错误中成长。这样就把单一化的问题思路转化成了更有意义和可操作的思路,既让家长合理释放情绪,同时也修复关系,从错误中得到提升。如此,惩罚的行为不再是“问题”,而是可利用的“资源”。因此,具有多元化思维的人,他们更善于将“问题”转化为“资源”,让“问题”成为发展自己、继续向前的工具和能力。(www.xing528.com)
如何建立多元化思维呢?我们从四个角度来说明。首先,问题的产生一定与人有关,不同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人相处时,心境、态度和行为会有不同。有的人一见面就想争吵,而有的人却总是一见如故。这是人际观决定的。第二,还有很多问题,和历史过往有关。比如有的人很害怕老鼠,是因为曾经被老鼠吓到过。这是历史观决定的。第三,有的事情明知道对身体不好,却还是坚持做,比如抽烟。有的人一边大呼吸烟有害健康,一边却怎么都戒不掉。因为,每当情绪无法排解时,抽烟会让他感到舒服。这就说明,抽烟对他来说是有内在意义的,当然没有那么容易戒掉。这是意义观。第四,任何问题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孩子今天贪玩没有写作业,不等于以后天天都不写。现在找到一份好工作,不等于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切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今天的问题以后可能就不是问题。这是发展观。如果面对问题,可以从人际观、历史观、意义观和发展观四个视角观察和判断,做出的决定就不会那么草率,解决问题的方法才可能多样。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5个常见的家庭问题,帮助家长学习如何从多个视角看待孩子的问题,怎样把对孩子单一、绝对的评判向多元转化。当带着人际观、历史观、意义观和发展观看问题时,会惊喜地发现,其实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情绪也就不会太过激烈。同时,在平稳的情绪状态下,行为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具有指导性。孩子从家长的引导中,不仅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间接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为他未来自主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来糟糕的后果就有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