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当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惊人的成长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从前景来看,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的美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方兴未艾的大趋势。

当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1871年,英国著名文化学家爱德华·伯纳德·泰勒在其《原始文化》里指出:文化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中国国内不少学者认为:文化是人类改造自身、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及其获得的成果,它标志着人类的进化进程。但从经济学角度以及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上述定义是不够确切的。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文化政策会议上给文化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即“文化除了知识和艺术活动所表现的创造性和产品之外,还包括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这一定义深刻地反映了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明晰了文化的外延,实践中容易把握、应用,为界定“文化产业”范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然而,在国际上,文化产业的概念至今还未得到十分严格和统一的界定,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各国以不同的意义理解与使用这一概念。

“文化产业”这一名词最早是法兰克福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等在1947年所提出用以代替“大众文化”的概念。稍后,西方一些学者将文化产业看成是与信息产业一起的产业,并认为这两大产业将成为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中的两大朝阳产业。

在中国,首次使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正式出现于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全国“十五”规划纲要里。2004年3月2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开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其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博物馆等)和文化休闲娱乐(如游览景区服务、室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的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品等)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补充。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和经济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产业,是精神生产的当代形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惊人的成长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文化产业视为一种战略产业,加以谋划和推动。时至今日,文化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不仅推动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提升了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软实力”。从前景来看,文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着“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的美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方兴未艾的大趋势。[1]

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不仅是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而且越来越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今天的文化,已实实在在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部分,并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最直观、最具体的反映。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英国的音乐业和足球业、法国的服装设计业和旅游业、日本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等已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

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那样,文化产业同高科技产业一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个巨大产业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利润核心,具有低消耗、高回报、经济波及效应大、对外输出无摩擦、有助于展示国家形象等优点。文化产业所体现的正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巨大诱惑力不仅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上,更体现在较强的产业牵动性和“波及效果”上。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纷纷采取积极措施,以期抢占制高点。

譬如,美国政府极力帮助本国的文化产业向其他国家扩张,并且利用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极力推广其自由经济,阻碍其他国家对本国文化产业实施保护性政策,其目的是为美国文化进入世界各国清除障碍欧盟对待文化产业采取国家干预主义原则,主要办法是扶持弱小媒体,使之具有与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同等话语权的机会,避免过度集中和垄断,同时注重扶持和资助文化产业,鼓励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门类。日本于1995年确立了21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2001年制定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明确提出了在十年内要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的目标,2003年又紧接着出台了观光立国战略。

随着各国积极推行面向全球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约占有市场总额的43%,欧洲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份额。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2002年日本文化产品的市场销售额约为100亿美元,其波及效果甚至高达200亿美元。在“全球化”背景下,投资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独特的文化资源无疑是各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法宝。

在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达国家依仗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通过掌握文化产业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逐步推动全球文化产业向垄断化、规模化和高投入、高科技化发展,从而更加巩固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的垄断地位。目前,在线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索尼等九大巨头成为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的“第一世界”,在这大九巨头中五家是美国公司。美国传媒业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美国片源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中高达60%~80%。美国利用其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垄断地位,通过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来兜售本国的文化制品,贩卖其生活方式。(www.xing528.com)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日臻成熟,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从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广播、电视、出版、视觉艺术等,发展到今天涵盖了最新内容的文化产业如互联网和相关的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在全球化时代已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而产业链各个环节又相互交融构成了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它可以概括为“三片”风行世界,即: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代表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以及代表美国饮食文化麦当劳“薯片”。硅谷研发的芯片已成为世界大多数电脑配置的不二之选;好莱坞大片已成为全球院线的主要片源;麦当劳巨大的拱门型“M”已成为许多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线。

马来西亚马六甲古城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文化攻势和意识渗透,世界各国开始意识到抢占文化产业制高点的深远意义。法国等欧盟国家公开提出“文化例外”,反对全面开放国内文化产业,掀起了抵御好莱坞入侵、捍卫法兰西民族文化的保卫战。日本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大力扶植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到八九十年代,日本依仗自己的财大气粗通过并购吞并等方式加速向文化产业进军。以电影业为例,日本索尼公司一家就收购了美国好莱坞七大片场中的三个。此外,像法国的服装设计业与表演业、德国和瑞士的国际会展业等都在争夺全球文化产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发达国家捷足先登,发展中国家也毫不示弱,纷纷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韩国在20世纪末遭遇金融危机袭击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并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年计划和远景规划,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随后《我的野蛮女友》、《大长今》等韩剧开始横扫东亚各国。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已经从5年前的1%上升到5%,韩国的经济实力虽然排在世界十强之后,但却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国。

随着新科技浪潮席卷全球,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与广电技术的融合。由此,文化产业中的数字化内容产业近些年尤为引人注目,它涉及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近日逐渐走热的短信、网络游戏和VOD点播、音乐下载,甚至QQ等都属于这种新兴的数字化内容产业。

面对国外文化产业的竞争态势,中国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包括《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2004)、《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2005)、《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2007)等。除总体性政策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文化产业部类政策,如《关于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2005)、《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等。随后,31个省市区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均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一些地区还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或促进会。[2]

以2009年为例,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初显强劲势头。[3]2009年,中国文化部与北京市、天津市以部市合作方式建设的国家级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区和中国动漫游戏城项目正式启动;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成交额达880.69亿元,高科技型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及产业带动型大项目成为亮点,成交额为249.6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8.34%;2009年中国(天津)演艺交易博览会期间,演艺项目交易总额超过2.1亿元,带动旅游、餐饮、住宿、零售等同比分别增长25%以上。2009年,第四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大赛、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成功举办,签约金额与合作意向近1亿元人民币。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一批动漫企业应运而生。其中,2009年5月由11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建立的吉林动漫集团成为国内首家国有资本相对控股、民营资本广泛参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拥有完整产业链条的文化企业集团。2009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增长20%左右,其中图书销售增长20%,仅北京图书订货会订货码洋就高达25.168亿元,比上年增加18%;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订货码洋达19.6亿元,现场销售1290多万元,拉动当地消费近3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2009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达574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60亿元,比前一年增加17.85亿元。其中,仅2009年国庆黄金周的短短7天里,以主流电影为主体的中国电影票房就创下2.2亿元的成绩。这个数字是2002年全年国产电影票房的总和,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国庆票房成绩的最高纪录。

上述例子虽然仅反映出当代文化产业现状的一个侧面,但却能揭示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强劲势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