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文化学:旅游经营单位的文化特征

旅游文化学:旅游经营单位的文化特征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是从事旅游服务业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企业。然而,所有这一切最终体现于饭店的高层管理者的经营文化理念。又以中国旅游饭店的餐饮文化为例,就经营文化特征而言,可分为四大类:旅游饭店与区域特色风土人情相结合的餐饮文化。

旅游文化学:旅游经营单位的文化特征

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是从事旅游服务业务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企业。作为重要的旅游经营者,这类企业直接面向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直接和具体的服务,所以他们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产业形象和产业效益。在这类旅游经营者中,按照经营范围和经营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餐饮企业、旅游交通运输企业和旅游商贸服务企业等。无论上述哪一类旅游经营单位,都应了解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动机,设计出适应旅游者寻求的旅游产品,而要准确地把握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就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才能设计和推出对旅游消费者有足够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旅游饭店与餐饮

旅游饭店或宾馆不仅是旅游者旅游过程中重要的食宿消费地,而且也是各类旅行者的社交、商务活动、信息交流和传递的中心场所,其经营活动已日益成为具有很强文化性的活动。饭店在为顾客提供传统意义上的餐饮住宿服务的同时,还要迎合当今客人的新需求,以不断适应旅游市场的扩大和需求层次的提高,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的旅游饭店业受到极大的冲击,跨国饭店企业集团利用资金、品牌影响力、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形成巨大的市场攻势,直接影响到国有饭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更新,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中国饭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旅游饭店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上。饭店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装修特色、设备设施水准、员工素质及服务质量、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构成了饭店的硬件和软件。然而,所有这一切最终体现于饭店的高层管理者的经营文化理念。例如,美国的奥利奥特酒店集团就将旗下的饭店按市场细分为不同层次的经营单位,各经营单位有各自的经营文化理念,这些理念反过来再决定饭店的硬件和软件。又以中国旅游饭店的餐饮文化为例,就经营文化特征而言,可分为四大类:

(1)旅游饭店与区域特色风土人情相结合的餐饮文化。譬如,“情歌大酒店”地处康定,而康定是康巴文化的发源地,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文化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探寻者,同时它又是著名的情歌故乡,其独有的情歌文化为康巴文化增色添彩,所有这一切成为“情歌大酒店”的文化基础来源。此外,甘孜州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特色文化餐饮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此,作为当地四星级的旅游接待酒店,“情歌大酒店”在立足市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利用当地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作为自身经营与发展的主题,挖掘出具有康巴特色的藏餐文化——从餐厅的装饰装潢到菜式菜品再到服务流程,充分体现出浓郁的藏式特色,深受宾客的欢迎。“情歌大酒店”在餐饮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在给客人带来激动、乐趣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消费者的忠诚度。同样,作为一家有着近12年发展史的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山东潍坊的“东方大酒店”从开业至今,经过不断的探索及市场的锤炼,展示出以齐鲁文化为亮点的餐饮,多次完成了国内、国际的数次重大接待,受到了游客的较高赞誉。

(2)旅游饭店与历史人文相结合的餐饮文化。例如,洛阳素有“九朝古都”之美誉,有三绝之美称:洛阳水席、洛阳牡丹龙门石窟。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千年以来,久传不败。它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真不同大饭店就是一家专门经营洛阳水席的旅游饭店,它充分发掘独有的历史人文特色,不但建筑装潢、碟盆碗筷古色古味,连服务人员也统一穿着唐朝服饰,给人截然不同的独特感觉。每道菜肴上来,服务人员都要详细介绍相关的典故,或是主要原料及做法,以及相关上菜顺序的意义,让客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更上了一节生动的人文历史文化大课。这里的独特韵味让人心醉神迷,久久难忘。再如,位于六朝古都南京的状元楼酒店是一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国际五星级饭店,毗邻古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和夫子庙旅游景区,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浑厚的文化氛围给酒店餐饮文化带来生机,这里所推出的小吃独具秦淮风味,文化韵味古朴醇厚,给广大旅游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旅游饭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餐饮文化。旅游饭店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形成一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与餐饮相结合,正好迎合了这种消费需求。如:旅游饭店餐饮在越来越注重巧食、趣食、礼食和乐食菜肴制作的同时,积极运用一切物质技术手段将菜肴美化,在菜肴和餐饮环境里面加入传统中国元素,不光就餐使用的餐具,连整个包厢甚至饭店装潢上都更加精致,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必须了解、熟悉自己服务项目的文化内涵,牢固地树立起文化意识,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是在传播一种文化,并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中。通过旅游饭店高层次的文化接待,使丰富的和反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旅游资源更好地为旅游者尤其外国游客所接受,也给饭店自己留下广告传递的口碑。

(4)旅游饭店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餐饮文化。根据现代人对精致精细的不断追求和对新奇食物的猎奇心理,旅游饭店推出了富有特色的主题餐饮。如,根据人们对保健健康的需求,厨师们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推出了食医结合的盛宴。还有结合现代特色“红色游”,打造出“红色宴”,让游客体验老一辈革命先驱的红色文化,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又如,由名厨创造的“炒代蟹”,以蛋清和蛋黄为主要原料,其质可以和蟹肉相媲美,得到游客的好评。被河北省命名的第一名厨师孙代南创造的“凤凰出巢”、“鱼腹藏珠”成了保定旅游饭店餐饮有名的招牌菜;袁清芳创制的“小白龙过江”、“金毛狮子鱼”,以独特的刀工,优美逼真的造型和酸甜适度的口味闻名省内外,被指定为河北名菜,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同时,在传统筵席的基础上,不少酒店又开拓了新局面。有以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为题材的“金钗宴”;有以河北名胜古迹和特产制作的“河北风光”、“燕赵之春”;有以神话故事命题的“仙乐宴”;还有山东饭庄的“孔府宴”,燕风楼烤鸭店的“八珍全鸭席”等。上述筵席的特点是构思新颖,主题突出,营养丰富,别具风格,餐厅考究,环境典雅宜人,令人赏心悦目,充分吸引了广大旅游者的眼球,带动了酒店餐饮文化的长足进步。

中国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

旅行社

旅行社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获取经济收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的龙头,旅行社不仅是旅游商品的设计、组合者,同时也是旅游商品的营销者,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旅行社在长期的旅游接待和管理发展过程中,开发旅游新产品推出旅游新路线,经过不断积累沉淀,形成了特色的经营文化。

与其他旅游企业相比,旅行社的产品首先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因为它的许多服务是通过旅游服务的采购并组装而成的;其次,旅行社业务的特点决定了旅行社经常面临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波动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所以任何一个环节的服务质量以及任何一个市场的波动,都会直接影响旅行社产品的质量和旅行社的形象。这就要求旅行社企业更具有文化意识和经营意识,否则其产品既会失去特色,又不能保证质量。

追溯旅行社业的历史,可以看出旅行社的经营文化的变迁。早在中世纪德国出版商卡尔·贝德克尔编写出版了世界上的早期旅游指南;英国人托马斯·贝纳特组织了世界上的早期个人包价旅游。但是,他们都没有将组织旅游活动作为自己的正式职业。只是到了近代,1841年夏,英国人托马斯·库克才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行,成为近代旅游业的开端,标志着世界旅游业由古代旅游阶段进入了近代旅游阶段。此后,托马斯·库克的业务经营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1845年,他决定开办旅行社代理业务,并于当年夏季首次组织了从莱斯特前往利物浦的团体消遣旅游,参加的旅游者有数百人之多。库克为此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及线路考察,并整理出版了近代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这次活动标志着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旅游业务的开始,由此可以说,世界上最早的旅行社创立于1845年。继托马斯·库克之后,伴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长,世界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旅行社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至于中国的旅行社,它们始于1923年上海商业储备银行设立的旅行部,1929年发展成为中国旅行社,主要经营国内旅游,业务量小。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旅行社是厦门华侨服务社(现名厦门中国旅行社),于1949年11月19日成立。之后,中国政府出于对外接待工作的需要,决定成立两个旅行社系统: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社。前者负责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办公室领导;后者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属于政府的侨务系统。两者都是由总社负责从国外引进客源,分社负责当地的接待工作。从体制上说,两者都是直属政府的行政或事业单位

1978年12月以后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旅行社的大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国旅、中旅和成立于1980年的中国青年旅行社系统均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旅行社组织由“接受行政计划控制”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中国的旅行社业逐渐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惯例经营,逐步有序地进行着市场化的改革。

当然,与饭店相比,中国旅行社业的经营文化还略逊一筹,也就是说,不如饭店文化那么成熟。其实,透过接待、导游活动和旅游线路设计,游客最能体会到旅行社业的经营文化。旅游活动是一种具有较高品味和格调的消费方式,是精神追求和文化享乐的新型载体,除了短暂的接待之后,导游人员作为旅游业中具有特殊职责和技能的群体便成为旅游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扮演着旅行社的“形象使者”和经营理念的“传播者”等角色,在旅行社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具备较高知识与业务修养的高素质导游人员才能为游客提供坦诚而周到的优质服务,赢得游客的信任,才能在旅游活动中释放出强烈的文化魅力,赋予旅游活动以高尚的文化品位,为游客创造更高的消费价值,也才能为旅行社培育出忠诚的游客,使旅行社保持旺盛持久的竞争能力。此外,旅行社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不断发展,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由过去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例如,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脉络的古城新貌游、以青山秀水为主的休闲自然游、以乡村风情为主题的乡村游和民俗游等品牌;一些大型旅行社如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应对市场需求,针对入境游客推出了夜游北京、中医保健、北京婚礼等入境旅游产品;中国旅行总社在出境游产品上首家推出个性化分团型旅游方式以及北京——香港天天出团游等特色产品。针对现代游客对体验旅游的需求日趋强烈,体验旅游正由一般层面的“感官体验”向精神层面的“心灵体验”跃升,如革命传统教育、宗教信仰等旅游产品对改善人们的思想境界往往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旅行社依托丰富的红色革命老区和宗教文化活动场所等资源,提升产品的档次,把握产品精髓,开发出提升人们思想境界、净化人们心灵、创建和谐社会的多项震撼人心的“红色之旅”、“心灵之旅”等旅游产品。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旅行社业的经营文化。

旅游交通

“行”是旅游活动的首要环节,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交通,随着旅游向多种文化生活内涵的形式转化,旅游交通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www.xing528.com)

交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交通、交通资源、交通技术为支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6]首先,物质形态的存在是旅游交通文化的躯壳,是形成旅游交通文化的基本实体,承担着人的空间流动和物质、能量、信息的社会流转的基本职能。旅游交通文化的物质形态主要包括旅游交通工具和设施以及旅游交通背景环境的存在形式以及发展。

交通最初的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生活、商业交流乃至战争的需要。大禹治水时就“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撵”,这便是人类早期的原始交通工具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有了解世界、增添生活乐趣的需要,于是交通工具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使得人们有可能进行以娱乐、游览和宗教活动为目的的非生产性旅行,诸如帝王的巡游、封建官僚的宦游、文人学士的漫游和和尚道士的方游等。《诗经》中有“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和“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车鸾镳,载猃歇骄”等诗句,真实地反映了商周时代以车、马、舟为工具进行旅行的现象。随着交通工具的完善,交通设施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古代的埃及、波斯、印度、罗马都修筑过坚固的石砌道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由此修筑了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如在秦岭地区开辟了著名的“金牛道”。隋朝,隋炀帝沿其开凿的大运河乘龙舟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帝王巡游,这又是一例。

19世纪初,蒸汽机开始应用于船舶和车辆上,开辟了近代交通的新纪元。这一时期人们出行的范围更加广阔,出游的人数也开始增多。基于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著名的旅游之父托马斯·库克在19世纪中期组织了历史上第一次团队旅游,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船、火车、汽车和飞机相继诞生,大大地缩短了旅行过程中的时空距离,扩大了人们的旅行范围,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之后,伴随旅游行为向大众化、专业化、娱乐化方向的发展,旅游专用交通工具逐步从公共交通工具中独立出来,陆续出现如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卧铺旅游汽车、家庭旅游房车、豪华游轮等专用交通工具,甚至乘坐飞船进行太空游(特种旅游)已变成现实。[7]随着自驾游的日益盛行,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第二,作为精神价值理念的旅游交通文化是整个旅游交通经营文化的核心。精神价值理念是旅游交通企业以及国家旅游交通部门通过经营活动中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监督等综合性活动来体现的,包括安全性原则、准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周到性原则等。其中,安全性是对旅游交通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旅游交通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旅游者安全地到达旅游目的地,使旅游者得以进行正常的旅行游览活动。准点性原则是保证旅行游览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但由于天气、突发事故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准点性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求营运企业建立一系列的紧急预案来应对特殊状况,使延误的时间最小化。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旅游活动又要受季节、地域、客源等多方面影响,因此旅游交通营运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灵活性和服务周到性。合理性原则要求旅游交通经营部门合理利用各种方式以及科学编排旅游线路,而服务周到性原则要求旅游交通的从业人员始终对游客保持热情、细致的服务,这种服务不只包括运输过程中的服务,还应包含起点和终点停靠站的服务,如候车室服务、问讯处服务、物品寄存服务、餐饮等等,以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旅游交通计划管理是根据旅游市场供需状况和企业自身情况,通过制定和执行旅游交通计划,在保证旅游者的正常通行的基础上,避开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交通产品,有效扩大旅游客运量,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者需求。整个旅游交通计划管理包括两个方面:旅游客运数量计划和旅游客运能力计划,主要通过确定交通线路、客运班次、停靠站点和编制客运班次时刻表来实现。

旅游景区景点

旅游景区景点文化与旅游资源及其文化内涵和价值有着密切关系,如何挖掘这些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是旅游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

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是指旅游景区景点中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因子或积淀的丰富文化底蕴,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文物古迹、民族服饰、节日庆典、组织制度和行为观念,还包括一种可以感觉但是难以表达的气氛、感情和风格等。理解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景区景点的文化建设,从而提升景区景点的核心竞争力。

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物质文化是景区景点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它较为直观,易于感知,如山水、建筑、园林、器物、工具、饮食和服饰等。根据景区景点资源类别的不同,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景区景点文化主要分为自然景观文化和人文景观文化。其中,自然景观文化是以大自然为载体的审美文化,是天造地设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其内在的美学价值,如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奇秀等也是客观存在。按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划分,自然景观文化可以分为山岳景观文化、水景观文化、生物景观文化、大气光象景观文化和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文化等类型。一个地区自然景观文化类型越多样,其旅游价值就越丰富。与此相对,人文景观文化有别于自然景观文化,它是人类长期实践和创造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文化性,是旅游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景观的种类繁多,具体可分为四类:文物古迹类,如北京故宫的古建筑群、西安的兵马俑等;革命遗址类,如井冈山、遵义会址等;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所形成的景观,如音乐厅、博物馆等;民族特色类,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等。

其二,精神文化是景区景点文化的内在表现形式,是景区景点文化内涵的核心层,并通过外在的物质文化表现出来。精神文化实质上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是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审美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心理的典型反映。譬如,中国的古典园林同西方整齐的几何园林就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的手法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的是古代中国的士大夫们希望摆脱世俗的烦扰和羁绊又不必遁隐山林去忍受寂寞与清苦的心态与实践,是文人雅士们的精神家园。而以凡尔赛公园为代表的西方园林,被随心所欲地修剪成标准的几何图形,是西方统治者强制自然、奴役自然的表现,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和对规范的倡导。

从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追求旅游的文化底蕴已经形成主潮,旅游景区景点的竞争主要是文化方面的竞争,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的需求更趋向于文化性强、科技水平高、富于参与性的项目。因此,旅游景区景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建立一套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为景区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南。要做到这一切,人才是关键;也就是说,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必须相应地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旅游消费者的要求,使旅游景区景点更具市场竞争力。

旅游商贸服务企业与市场文化

旅游者在旅游期间要购买各种生活用品、工艺纪念品等各种实物,在国外这些旅游用品或旅游商品主要由各类厂商和销售商提供。而中国旅游业在80年代以前,旅游用品主要由商业外贸系统控制的友谊商店经营,所售商品往往缺乏创新。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用品范围从食品、饮料和高档生活用品向更大范围发展,如各种工艺品,有景泰蓝、玉雕、漆雕、料器、茶壶、地毯、绒制品、抽纱、面塑、京剧脸谱、摆件、首饰、国画、书法等。与此同时,生产和经营旅游用品的企业日趋多元化,并致力于提升旅游商品文化。

旅游商品文化是特定领域的商品文化,但又不同于商品文化。旅游商品中所凝结的文化主要表现为地方特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主题文化以及宗教文化。中国各地的“老字号”便是生产和销售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旅游商品的重要场所,由于这种商品的资源短缺或生产规模较小,必然造成这种商品的市场本地化,反过来使得旅游者的购买欲加强。一种旅游商品也可以展现多种文化,如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既具有奥运的主题文化,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素。

要提升旅游商品的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企业必须要了解旅游商品文化的特点。首先,旅游商品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换言之,旅游商品文化的民族地域差异性是旅游商品的生命所在。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在旅游活动中可以通过旅游商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东方文化的起源地中国,人们把玉看做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加之对“福”类的字又有特别钟爱,因此一块刻有“福禄双全”的玉制纪念品就能展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面。由此可见,原材料、生产技术和工艺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构成旅游商品文化的基础;第二,旅游商品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换言之,旅游商品文化既继承了本民族长期历史文化的沉积,又发展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吸收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旅游商品一般沉淀着十分浓厚的历史底蕴,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形成的传统商品;第三,旅游商品文化具有不可替代性。各地旅游商品所包含的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点使其与其他地方的旅游商品有着明显的差异,异地很难代替和复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可替代性。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很容易为旅游者所接受,而且能在市场中众多的旅游商品中开创自己的品牌。

上述的特点也是旅游商贸服务企业赖以生存的地方。其一,旅游商品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其所蕴涵的文化力之间的竞争,缺乏深厚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的形成和发展反映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通过旅游商品的文化开发,可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消费方式、审美标准、群体爱好和人际关系表示出来,所以旅游商品体现着各地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越突出,文化内涵越深厚的旅游商品,越具有纪念意义,也越受旅游者的欢迎;其二,一件好的旅游商品取材于当地的优秀文化,反过来又向游客展示这种文化,对于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景点的形象。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旅游商品是最好的活广告,旅游商品被带到了哪里,广告就宣传到了哪里。许多旅游者正是通过这些具有标示性的旅游商品来认识和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景点的。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迪斯尼乐园了,它通过各种象征性的玩具、影视作品等来宣传主题公园的文化。另一个例子是兵马俑,每当人们看到兵马俑或铜马车的微缩制品,便会想到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其三,旅游商品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文化的承袭和积累,因此不能将旅游商品的开发仅视为一种技术、经济过程,而应同时将其看做一种文化的承袭、积累乃至创新的行为。通过发展旅游商品,还可以有效地保存、恢复、发展和创新传统纪念品以及古老的工艺,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例如,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以前交通闭塞而保留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本来是一笔难得的财富,但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民族文化受到强烈冲击,民族手工艺开始失传。然而,如果当地人知道他们身边熟视无睹、认为无用的东西可以带来经济利益,他们便会自觉地承袭他们的传统文化,主动地学习和传统民间工艺。这样,一个地区在获取经济利益、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间接地保护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四,旅游商品文化是企业在旅游商品市场中成败的关键,追求优秀的旅游商品文化可以提升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旅游商贸服务企业除了体现生产经营文化外,还体现旅游市场文化,尤其是旅游市场营销文化。旅游市场营销文化,即是针对旅游市场的一种文化行为,与旅游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这种文化行为,除了具有一般文化的属性和特色外,更具有极强的旅游功利性。旅游部门和企业正是运用这种文化手段达到其营销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