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诚实的重要性及其适用范围

《大学中庸》:诚实的重要性及其适用范围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是《中庸》的第三十二章。这二者伦都需要高度的诚实,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第二十章讲“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第一章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大经”、“大本”均为天下间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适用于所有人。

《大学中庸》:诚实的重要性及其适用范围

【题解】

本章是《中庸》的第三十二章。本章内容还是讲“至圣”。至圣必须是至诚的。“大经”,指五种人际关系,“大本”,指性之全体,如仁等。这二者伦都需要高度的诚实,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大经”理顺了,“大本”立起来了,“大本”的核心—一仁,也十分笃实,像渊水样深静,像浩天一样广博,这样崇高的道德自然会独自挺立,无须依托任何东西。这是只有已达到和天同德的圣人才能了解的道理。全篇极力形容“至圣”和“道”的同一。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少去判断推测他人,少去根据对形势或他人的判断行事,更不要一心只有趋利避害,衡量得失。一切都在变,你不要变,好东西就向你聚拢了。人性的弱点就是趋利避害的,于是我们变得患得患失。然而人生的得失是很正常的,今日之得可能是明日之失,今日之失可能是明日之得。我们不可能每一次都能精准的算好得失,也不能每次都能趋利避害。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凭着自己的至诚和良知的大是大非去做事,放大人生的长度,得失无非是炊烟。精于算计可能得到些表面的利益,但是往往丢失了本源的能量。本源就是至诚,因为它能化育万物,这才是我们需要坚守的本体。是非成败都是云烟,至诚无息才是本源。

右第三十二章。

【注释】

①至诚:最诚。②经纶:本意为整理丝线,此出引申为治理,整理。经:理出头绪加以分别。纶:排列同类加以综合。大经:大原则,纲纪,常道,如五伦。③大本:根本的德行,如仁义礼智等。④倚:依傍。⑤肫肫:恳挚、诚恳的样子。⑥渊渊:静深的样子。⑦浩浩:广大无边的样子。⑧固:本来,真确,实在。达天德者:通晓天赋美德的人。

【译文】(www.xing528.com)

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大纲,确立天下的根本道德,知晓天地化育的道理。除了至诚哪里还能依靠别的什么力量呢?至诚的人的仁德是那样的诚恳!他的思想像潭水一样深沉!他化育万物的胸襟像蓝天一样广阔!如果不是天生聪明睿智通达天德的人,谁能知道这个道理呢?

【赏析】

本章说至诚之道。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所以二者并非截然分离的二物,而是统一不可分的一物。

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第二十章讲“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第一章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大经”、“大本”均为天下间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适用于所有人。夫焉有所倚:这里点明了这种大能,不是依靠外在得来,而是依靠内在的力量而来,不管是天生的,还是修来的,都是从内部发散出来的。肫肫其仁:“肫肫”,诚恳。至诚之人,其人是真挚至极的。渊渊其渊!浩浩其天:第二十六章讲“博厚配地,高明配天”、第三十一章讲“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圣人之德就像大地一般厚德载物,包容一切,又像苍天般宏大深远,高明不测。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此处的“固”应该理解为“牢固、坚固”,即只要真正的达到了这种“天地之道、圣人之道”的状态,不管是生来的,还是学来的,都是一致的。

诚乃是我们由内至外的表现,心念外物,诚以己为基,以他人诚为上。诚是我们交往的基础,无诚无交,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我们理解的只是不说谎,对每个人都要说真话,那就是小时候的诚。慢慢地我们长大了,发现有时说谎也是一种诚,那是一种善意的“诚”,而且在和朋友之间交往时也要真诚相待。有人也说现实社会已经不需要“诚”了,他已经没有用处了。我想这应该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诚”从古至今一直受益与我们,现在也一样。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把“诚”放在首位,有了他做前提,那做其他的事就容易多了,坚持从小事做起,“诚”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做人的高尚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