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就自己,成就事物,内外兼顾,仁智合一的修身之道

成就自己,成就事物,内外兼顾,仁智合一的修身之道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是《中庸》的第二十五章。本章提出诚之并非只为成己,成己是为了成物。成己、成物不可偏废,内外兼顾,仁智合一是中庸之道在修身上的体现。成就自己,是仁;成就事物,是智。“不诚无物”即“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之义,或如二十七章所谓“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之”是虚词,即君子以“诚”为贵,“诚”是“诚者,天之道也”,而不是“诚之者,人之道也”。

成就自己,成就事物,内外兼顾,仁智合一的修身之道

【题解】

本章是《中庸》的第二十五章。儒家强调道德自我觉醒。人要真诚,要自觉地行道。真实,从自然的方面来说,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真诚,从人的方面来说,是自我的内心完善。所以,要修养真诚就必须做到物我同一。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真诚的外化问题,也就是说,真诚不仅仅像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是一种主观内在的品质,自我的道德完善,而且还要外化到他人和一切事物当中去。这叫“合外内之道”。自己真诚了,他人真诚了,真诚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也就美好无欺了。自己要真诚的东西最主要的是仁和智两种品德,都是靠诚来发用,因时而措之,天下万物都会停停当当,妥妥帖帖。本章提出诚之并非只为成己,成己是为了成物。人道是“合内外之道”。成己、成物不可偏废,内外兼顾,仁智合一是中庸之道在修身上的体现。既是难能,又属必须,要认真体会。

右第二十五章。

【注释】

①自成:自我成全,也就是自我完善的意思。②成己:自我完善。③知:同“智”。④时措:适时实施。宜:适宜。

【译文】(www.xing528.com)

真诚是自我完善的,道是自己所走的。真诚穿着事物的始终,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所以君子以真诚为贵。诚不是自己做到就完事了,而是为了成就事物。成就自己,是仁;成就事物,是智。这是人性固有的品德,是兼顾自身和外物的道理,所以随时运用都是适宜的。

【赏析】

对于“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朱子说:“言诚者物之所以自成,而道者人之所当自行也。‘诚’以心言,本也;‘道’以理言,用也”。朱子说“诚者物之所以自成”,加了一个“物”字,显然是受到下文“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的影响。朱子注解“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故必得是理,然后有是物。所得之理既尽,则是物亦尽而无有矣。人之心一有不实,则虽有所为亦如无有”。两个“无有”的意思正好相反,此外朱子理解的“物”是天下之物,是《大学》“格物”之“物”,而《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之“物”却是心物一元的,“物”即是“而道自道也”之“道”。并且“道”也不是客观之理,而是性之全体所展现出来的大用,所谓“率性之谓道”。

“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呼应首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故君子慎其独也”。“不诚无物”即“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之义,或如二十七章所谓“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之”是虚词,即君子以“诚”为贵,“诚”是“诚者,天之道也”,而不是“诚之者,人之道也”。既然说“不诚无物”,可见“诚”与“物”是合一的,从“诚”的角度说,“诚者物之终始”是“诚者自成也”,从“物”的角度说,“诚者物之终始”是“而道自道也”。“诚”是“易知则有亲”,“诚者自成也”是“日新之谓盛德”;“物”是“易从则有功”,“而道自道也”是“富有之谓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