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麦克道尔(Edward Alexander MacDowell,1860~1908)是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作曲家,出生于纽约一个苏格兰与爱尔兰后裔的家庭,8岁学钢琴,17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879年19岁时又转入德国法兰克福音乐学院。1881年任达姆斯塔特音乐学院钢琴教师,翌年专程赴魏玛拜谒李斯特,他的演奏和创作受到这位大师的赞赏,将他的第一钢琴现代组曲(1880~1881)和第一A小调钢琴协奏曲(1880~1881)推荐在德国出版。1888年,他返美先后在波士顿、纽约演出和创作,担任刚成立的美国音乐家和作曲家协会的主席,应聘为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第一任系主任,1904年因与校长在办学方针及方法上有分歧,辞职后精神上受到刺激,不幸又遇车祸致伤,神志不清,1908年逝世,终年47岁。他一生写了管弦乐组曲2部,交响诗3部,钢琴协奏曲2部,钢琴现代组曲2部,有标题的钢琴奏鸣曲4首,还有大量的歌曲、主调合唱曲、改编曲和钢琴小品。第二d小调钢琴协奏曲(1884~1885)是至今仍在音乐会上被经常演出的优秀作品,优美动听的旋律,丰富多彩的配器,清晰简洁的织体,热烈明快的情绪,反映了美国人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富于进取的民族精神。第二管弦乐组曲《印第安》(Indian,1897)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以美国印第安民族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描绘他们不同的生活侧面和精神面貌。全曲分五个乐章:(一)传说;(二)情歌;(三)在战争中;(四)悲歌;(五)节日。组曲的结构完整统一,终曲结束前第一乐章的主题再现形成呼应,以颂扬的态度表现出印第安民族勇敢刚毅的性格和气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年的作曲家出现效仿法国印象派音乐与俄罗斯音乐的倾向,爱德华·希尔(Edward Hill,1872~1960)、查尔斯·莱夫勒(Charles Martin Loeffler,1861~1935)、查尔斯·格里夫斯(Charless Griffes,1884~1920)等,他们力求摆脱德奥音乐传统的束缚,寻找新的创作出路,借鉴印象派音乐与俄罗斯音乐,旨在提高他们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水平。(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