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匈牙利音乐与巴托克在西方音乐史中

匈牙利音乐与巴托克在西方音乐史中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匈牙利有十分悠久的民间音乐传统。贝拉·巴托克1881年3月25日生于匈牙利的瑙吉林特米克洛什,1945年9月26日卒于纽约,终年64岁。内容有巨大的民族意义,描写民族领袖科苏特领导匈牙利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斗历程和牺牲精神。巴托克从小在乐声不断的家庭环境中生活,聆听到丰富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和吉卜赛音乐,耳濡目染,难以忘怀。

匈牙利音乐与巴托克在西方音乐史中

匈牙利有十分悠久的民间音乐传统。19世纪末,费伦茨·艾凯尔(Ferenc Erkel,1810~1893)创立的民族歌剧李斯特在国外宣扬匈牙利音乐的影响,促进了匈牙利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20世纪初,巴托克和科达伊的音乐创作活动与民间音乐搜集整理、研究工作,对匈牙利年轻一代作曲家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是巴托克和科达伊直接培养出来的。

贝拉·巴托克(Béla Bartók)1881年3月25日生于匈牙利的瑙吉林特米克洛什(今罗马尼亚境内),1945年9月26日卒于纽约,终年64岁。父亲农学院院长,酷爱音乐。母亲博学多才,能弹钢琴,有音乐天赋,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5岁时,他与母亲一起弹钢琴二重奏,音乐才华显露出来。8岁时,父亲病逝,靠母亲当教师维持一家的生活。为了寻找适应儿子音乐天赋发展的环境,母亲带着他与妹妹四处谋职。10岁时母亲带他到布达佩斯求师,卡罗伊·阿格哈齐(1855~1918)赞赏他的天赋愿收为学生,母亲不想把孩子当神童培养,要求他继续接受全面教育。1894年全家定居于布拉迪斯拉发,这是自16世纪以来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的城市,歌剧院经常有新的剧目演出,私人家里举办室内音乐会成风。巴托克师从费伦茨·艾凯尔的儿子拉兹洛(1844~1896)学钢琴,有机会参加室内乐演奏,艾凯尔帮他弄到许多听音乐会和看歌剧演出的赠票,大大开阔了巴托克的音乐视野。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巴托克12岁起就教授几个私人学生,挣点钱弥补家用。1896年老师拉兹洛·艾凯尔逝世,给他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全面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他于1896年至1898年写了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钢琴四重奏与几首钢琴小品和歌曲。1899年经艾尔诺·多纳伊(ErnöDohnányi,1877~1960)的劝说建议,巴托克放弃维也纳音乐学院给予的奖学金,改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师从多纳伊的老师伊斯特凡·多曼(István Thoman)学钢琴,从雅诺斯·科斯勒(János Koessler)学作曲。多纳伊后来成为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1949年定居美国。科斯勒是德国人,作曲技法要求苛刻,导致巴托克产生逆反心理,他热衷于学习和研究瓦格纳晚期的歌剧作品,从中获得很大的教益。1902年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op.30,1896)在布达佩斯上演,使他又受到很大的激励。翌年,巴托克写成他的民族化的交响诗《科苏特》(Kossuth),以强烈的爱国热情歌颂了这位1848年革命的民族英雄,1904年1月13日在布达佩斯首演,报纸评议纷纷,褒贬均有。内容有巨大的民族意义,描写民族领袖科苏特领导匈牙利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斗历程和牺牲精神。作曲技法与音乐风格明显受到理查德·施特劳斯、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的影响。其后,他写的钢琴与乐队的《狂想曲》(op.1,1904)、《谐谑曲》(op.2,1904)、第一乐队组曲(op.3,1905)和第二乐队组曲(op.4,1905~1907)都有这个特点。1905年他去巴黎参加每五年举办一次的专为纪念俄国杰出的钢琴家与作曲家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1~1894)的钢琴与作曲比赛,以《狂想曲》参赛,结果落选。巴黎此行大大地开阔了巴托克的艺术视野和精神境界,他接触到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开始关注现代音乐的走向,探索新的音乐技法。

巴托克从小在乐声不断的家庭环境中生活,聆听到丰富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和吉卜赛音乐,耳濡目染,难以忘怀。1905年同他的老师科斯勒的另一位学生佐尔坦·科达伊结识,两人志同道合开始进行匈牙利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带着爱迪生(Thomas Edison,1847~1931)于1877年在美国发明的留声机卷筒走遍匈牙利以及其他民族地区去采风录音。巴托克还用稿纸精确地记录旋律,详细写下采风时演唱的特点、时间和地点,为研究积累历史资料。翌年两人出版了配有简单钢琴伴奏的20首民歌曲集。他的研究没有限于本国民歌,对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土耳其、阿拉伯和亚洲民族的民歌都感兴趣并加以收集。正如他自己说:“我的生活的基音……是各族人民的友爱这样一个概念;不管有战争、有分歧,还是有友爱。我有一分力量,就要在我的音乐中为这一理想而奋斗[1]。在以后的10年中,巴托克探索自己创作的独特风格而遭到不断的谴责,但他仍继续系统地进行民歌的收集与研究。

1907年12月,多曼教授退休,巴托克接替他的工作就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钢琴教授,负责高级班的教学,直至1934年调往匈牙利科学院工作,1936年当选院士,受政府委托从事民间音乐研究。

在此期间,巴托克的演出活动十分频繁,在欧洲各大城市以至美国,他的精湛的钢琴技艺和指挥才能,赢得听众热烈的欢迎。同时,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一方面以民歌旋律为素材写了大量的钢琴曲,如《献给孩子们》(1908~1909,1945修订),分4册,共85首短曲,全部是民歌改编,按民歌调式配置和声,颇有现代音乐的新意。此外还有《罗马尼亚舞曲》(op.8a,1910)、《罗马尼亚圣诞颂歌唱20首》(1915~1916)、《匈牙利民歌15首》(1917)和《匈牙利农民歌曲即兴曲》(op.20,1920)等。男声无伴奏合唱《古老的匈牙利民歌4首》(1910~1912)、《斯洛伐克民歌4首》(1917)和混声合唱与钢琴《斯洛伐克民歌四首》等。另一方面,巴托克在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和德国作曲家马克斯·雷格尔(Max Reger,1873~1916)的“纯音乐”形式(Absolute forms)的创作思想影响下,探索创立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管弦乐曲《两幅肖像》(1907~1908)、《管弦乐曲四首》(op.12,1912)、《钢琴曲十四首》(op.6,1908)、《钢琴简易曲十首》(1908)等。1911年初,巴托克和科达伊参与成立匈牙利新音乐协会,以举办独奏会和讲座向听众介绍现代音乐,但人们不感兴趣,听众愈来愈少,到处遭到冷遇,第二年初宣告解散。(www.xing528.com)

1911年至1919年,巴托克写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三部不同形式的音乐戏剧作品:独幕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op.11,1911),1918年5月24日在布达佩斯首演。贝拉·巴拉斯(1884~1949)的脚本,民间故事的情节;独幕芭蕾舞剧《木头王子》(op.13,1916),1917年5月在布达佩斯首演,贝拉·巴拉斯撰写脚本;独幕哑剧《神奇的满大人》(op.19,1919),梅尼赫特·伦吉尔撰写脚本,1926年11月27日在科隆首演。巴托克着重于提示和思考人道的问题,作品的题旨表明人类爱情是永恒的,在战争纷乱的世界,死亡与破坏绝对摧毁不了人类的爱情。

1920年至1940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匈牙利政权两次更迭的波及,在国内有一些文化界、音乐界人士以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和偏激的政治情绪,在报刊上大肆诽谤攻击巴托克,谴责他的学术观点和新的创作风格,他又一次萌发移居国外的想法。二十年代初,巴托克主要的精力投入民歌研究,撰写了这方面的重要著作《匈牙利民歌》,1924年出版,立即引起全世界音乐学界的关注,被翻译成数种文字。1922年,巴托克去英国威尔斯、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旅行演出和度假,获得精神和物质双丰收,他从沉默中走出来,顶着舆论谴责的压力,终于迎来创作的鼎盛时期。他的一系列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重要作品相继问世,其中有钢琴曲《八首匈牙利农民歌曲即兴曲》(op.20,1920)、《钢琴奏鸣曲》(1926)、第一钢琴协奏曲(1926)、《三首民间旋律回旋曲》和《第三弦乐四重奏》(1927),以及别出心裁的管弦乐曲《舞蹈组曲》(1923)等。1926年至1939年他为儿童与少年写了六卷循序渐进的钢琴练习曲153首《小宇宙》(Mikrokosmas)。他于30年代创作的《为弦乐、打击乐、钢片琴写的音乐》(1936)、《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1937)以及改编的《两架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937、1940)、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38)、《弦乐队嬉游曲》(1939)和《第六弦乐四重奏》(1939)等,都堪称为20世纪现代音乐的精品。他以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从着重于和声的探索转向复调对位和赋格技法的运用,用高超的技巧将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音乐表现不同于斯特拉文斯基那种理性超然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巴托克的音乐总是有调性的,运用多种调式,旋律融合多种因素,汲取不少民歌的旋法,有缓慢的歌调,有歌舞的风格,有民族语汇的韵律。他非常重视节奏的作用,有周期性交替的规则拍子的节奏,也有说话般的不规则重音的自由节奏,以演奏、演唱的自然效果来考虑。和声手法采用各种结构的和弦,追求复杂而强烈的音响效果。复调的写作不拘于严格的对位和赋格规则,掌握了高超的技法,运用自如。巴托克始终坚持古典音乐的曲式原则,音乐结构保持对比均衡,音乐陈述层次清晰。他善于用一两个动机作为主题的基础,这些主题在各乐章中对称地出现,形成“拱形”的曲式结构。为了使音乐主题鲜明地呈示出来,他汲取匈牙利民间音乐多变的特点,把变奏手法运用到许多作品中。如《第四弦乐四重奏》(1928)在布局上清楚地显示出其特点,五个乐章都是变奏曲,对称地排列在第三乐章稳定的主题轴心周围,第五乐章是第一乐章的变奏,第四乐章是第二乐章的变奏,形成“拱形”的音乐陈述的图式。在配器方面,巴托克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各种乐器演奏法和组合的可能,大大地扩展了管弦乐队音色的表现力,富有独创性。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巴托克预见到战争的威胁和纳粹法西斯在匈牙利的统治,他与妻子蒂塔·帕斯托里于1940年10月8日在音乐学院大厅举行告别音乐会,怀着悲愤、辛酸和痛苦的复杂心情离开布达佩斯,赴美国定居。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音乐系客座副教授的职位,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他继续从事民间音乐的整理、研究的工作,并完成他一生中最后的几部作品,有《乐队协奏曲》(1943)、《小提琴独奏奏鸣曲》(1944、由梅纽因在纽约首演)、第三钢琴协奏曲(1945)和中提琴协奏曲(1945)。但是,巴托克不幸患了白血病,1943年病情恶化,1945年9月26日在纽约西部医院逝世。巴托克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一生都为自己是匈牙利人而感到自豪,致力于匈牙利民歌和民间音乐的研究。他又是一位真正的人道主义者,一生收集、整理上万首东欧地区的民歌和民间器乐曲,包容了匈牙利一些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和其他各国弱小民族的音乐。他顶着大国沙文主义的舆论压力,收集和整理的罗马尼亚民歌就有3500余首。巴托克作为民族音乐学奠基人之一,所撰写的专论、专著,对民间音乐精辟的见解,在对匈牙利民歌的分类法,比较音乐学方面的研究以及有关野外采风的方法总结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巴托克是20世纪现代音乐杰出的作曲家,以严肃的创作态度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留下了丰厚的音乐文化遗产,推动着现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