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德华·埃尔加:英国作曲家及他的威风凛凛进行曲

爱德华·埃尔加:英国作曲家及他的威风凛凛进行曲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作曲家、指挥家爱德华·埃尔加1857年6月2日生于伍斯特,1934年2月23日卒,终年77岁。他为英国皇室创作一套《威风凛凛进行曲》、No.1D大调、No.2A大调、NO.3C小调、No.4G大调、No.5C大调,其中第一首中段的优美旋律为英王爱德华七世所喜爱,建议填上词,1902年埃尔加用本森的词改写成一首女中音、合唱与乐队的歌曲《希望和光荣的国土》作为《加冕颂》的末乐章。

爱德华·埃尔加:英国作曲家及他的威风凛凛进行曲

英国作曲家、指挥家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1857年6月2日生于伍斯特(Worcester),1934年2月23日卒,终年77岁。他是英国现代民族主义音乐奠基人。父亲是当地管风琴师、钢琴调音师和教师,经营一家音乐商店。他从小随父学习,显露出音乐才华。15岁中学毕业,因家境不好,在教堂做父亲的助手担任助理管风琴师,并在当地几个乐队、室内乐团中演奏小提琴,尝试创作。1877年至1996年在伍斯特、伯明翰、莫尔文、伦敦等地的乐团担任第一或第二小提琴手,并从事小提琴教学工作。他应米德兰地区合唱协会之约创作了世俗康塔塔《黑武士》(op.25,1893)、《奥拉夫王》(op.30,1896)、《巴伐利亚高地景色》(op.27,1896)和清唱剧《生命之光》(又称《基督的光辉》,op.29,1896)。1897年,维多利亚女皇即位60周年,埃尔加写了《帝王进行曲》(Imperial March op.32),在水晶宫演出以表庆贺,受到女皇赞赏,列入英国庆典音乐,使他得以扬名,开始接受约稿进行创作。翌年创作大型戏剧声乐作品《卡拉克塔克斯》(Caractacus op.35),歌颂英国一位领导军民誓死抵抗罗马入侵的民族首领,由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独唱与合唱队和乐队演出,1898年在利兹首演。

1899年,埃尔加的赞赏者和拥护者——奥地利著名指挥家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1843~1916)在伦敦首次指挥演出他的管弦乐曲《谜语变奏曲》(Enigma Variations op.36),使埃尔加很快名闻于欧洲。这部作品全名:《创新主题(谜)变奏曲》(Variation on an Original Theme(Enigma)),题献给“写在曲中的我的朋友们”,全曲14个变奏,历时约29分钟。主题行板,10小节,前后两个乐句组成。每一个变奏以字母或假名或姓名简写来标明所要刻画的14个人物的音乐素描,作曲家指出:“主题与种种变奏的联系常常是表面的。而乐曲却有一个贯穿全曲的大主题,但不演奏,中心主题隐伏而绝不露面的。”由于音乐构思独出心裁,所谓贯穿全曲更大的“谜”的主题,至今没有人能猜找出来。据分析,这个“谜”的主题可能是代表他自己的主题,即第一个变奏C.A.G(他的夫人卡罗琳·艾丽斯·埃尔加(Caloline AliceElgar,1848~1920)和第十四变奏E.D.U(夫人对他的爱称:“埃杜”(Edu))所包含的主题变化的内涵。

汉斯·里希特自1877年起作为瓦格纳的副指挥赴伦敦演出歌剧外,每一年在伦敦还举办他的系列音乐会,除上述《谜语变奏曲》的首演,他于1900年在伯明翰音乐节上又指挥首演埃尔加的康塔塔《杰隆修斯之梦》(The Dream of Gerontius op.38,1899~1900)。1908年埃尔加献给他的第一bA大调交响曲(op.55)也是由他指挥首演,其后在国内外演出100多场,受到好评。由于他的大力介绍,一些国外知名的指挥家都将埃尔加的作品列入他们的节目中,以博得听众的赞扬。

1901年起,埃尔加以充沛的精力写了一系列作品,其中有清唱剧《基督使徒》(op.49,1903)、《王国》(op.51,1901~1906)、第二bE大调交响曲(op.63,1903~1911)、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献奥地利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op.61,1909~1910)、合唱颂歌《音乐创作者》(op.69,1902~1912)、交响练习曲《法尔斯塔夫》(Falstaff op.68,1902~1913)等。他为英国皇室创作一套《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op.39)、No.1D大调、No.2A大调(1901)、NO.3C小调(1904)、No.4G大调(1907)、No.5C大调(1930),其中第一首中段的优美旋律为英王爱德华七世所喜爱,建议填上词,1902年埃尔加用本森(A·C·Benson)的词改写成一首女中音、合唱与乐队的歌曲《希望和光荣的国土》(Land of Hope and Glory)作为《加冕颂》(Coronation Ode op.44,1902)的末乐章。这是英国人人会唱的一首爱国歌曲。

埃尔加于1905年至1908年受聘为伯明翰大学佩顿荣誉音乐教授,1904年受封爵士,1911年获英国功勋殊荣,1924年被任命为王室音乐指导,1931年封为男爵。1912年至1913年曾担任伦敦交响乐团指挥。(www.xing528.com)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尔加写过一些表现爱国思想感情的作品,有管弦乐与朗诵《组钟》(Carillon,op.75,1914)、交响前奏曲《波洛尼亚》(Polonia,op.76,1915)、合唱颂歌《英国精神》(The Spirit of England,op.80,1915~1917)等。战后,他写了最后的重要作品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op.82,1918)、E小调弦乐四重奏(op.83,1918)、钢琴五重奏(op.84,1918~1919)、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85,1918~1919)。1920年,他的妻子逝世后,有14年没有再写新的作品,主要在整理早年手稿,同时他利用留声机唱片录制了自己不少的作品,为后人研究他的创作留下重要的历史资料。

埃尔加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主要靠自学成才,采取兼收并蓄的创作态度,涉及声乐、器乐体裁形式多种多样,整体风格优雅、轻快,有时显露抑郁之情,旋律妩媚动听,和声色彩性讲究,配器技法精湛,形式结构严谨。虽然他的作品应顺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潮流,受舒曼、勃拉姆斯、瓦格纳的影响,然而他的音乐所表现出的英国人的性格、民族精神以及令英国民众所熟悉的体裁形式、语汇和手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音乐复兴大潮中有着不可抹杀的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0世纪初起,英国一些音乐演出团体相继成立,如伦敦交响乐团(1904)、伦敦弦乐四重奏团(1908)、伦敦歌剧院(1911年,现已拆除)、B.B.C交响乐团(1930)、伦敦爱乐交响乐团(1932)等,对于介绍和传播英国作曲家的作品,推动英国音乐创作的繁荣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始于1938年在伦敦兴办的逍遥音乐会(Promenade Concert,指听众可随意走动或站立聆听的大厅搭台的音乐会),1927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原逍遥音乐会的基础上赞助,每年从七月中起在皇家艾伯特大厅(Royal Albert Hall,1871年落成)或其他地点演出八周,每场都有数千名听众、并由电台、电视台向全国转播。每一年最后一场音乐会成为英国人表现民族精神风貌的特殊的传统演出,在音乐会下半场全体听众集体站立热情激昂地随着指挥的节拍参与演唱埃尔加的《希望和光荣的国土》、休伯特·帕里的《耶路撒冷》(Jerusalem,1916)和亨利·伍德(Henry wood,1869~1944)的《不列颠大海之歌幻想曲》(Fantasia on British Sea Songs,1905),表示对大不列颠祖国的热爱。之后,曼彻斯特哈利管弦乐团(1857年创建),伯明翰市交响乐团(1920年创建)、格拉斯哥的苏格兰民族管弦乐团(1891年创建)亦举办各自系列的逍遥音乐会,对英国音乐文化复兴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20世纪上半叶,在英国众多的作曲家中,沃恩·拉尔夫·威廉斯和古斯塔夫·霍尔斯特是英国民族主义音乐重要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作曲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