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音乐(Neo Classicism music)是20世纪初出现的反浪漫主义、主张恢复古典音乐和巴洛克音乐风格及其特点的一种音乐创作思潮。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布索尼(F.B.Busoni,1866~1924)于1920年以《新古典主义》为题发表致德国音乐评论家保罗·贝克尔(Paul Bekker,1882~1937)的一封公开信,主张客观地发展、精选和运用过去古典传统的创作成就和各种体裁形式,音乐家应在创作中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他自己的钢琴演奏风格体现其艺术见解以理智地处理音乐作品而闻名。1924年,当时在法国居住的俄罗斯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进一步明确提出:“回到巴赫时代”或“比巴赫更远的时代”,主张将巴赫音乐创作的原则和形式结构的逻辑性加以运用,同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和手段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拟古的音乐风格,由此奠定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思想基础,为不少欧美作曲家所拥护。
斯特拉文斯基出生在彼得堡一个歌剧演员家里,父亲是帝国歌剧院的男低音歌唱家。他在彼得堡上中学和大学,学法律,1902年因得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赏识和鼓励,放弃法律改学音乐,1907年师从这位音乐大师,次年他用传统手法创作的第一bE大调交响曲(1905~1907)在彼得堡首演成功。他写的管弦乐曲《烟火》(Fireworks,op.4,1908)则开始显露其风格特点,他倾向于后期浪漫主义、印象派和表现主义。1911年,他的四场芭蕾舞剧《彼特鲁什卡》(Petrushka)由著名的季阿吉列夫(S.Diaghilev,1872~1929)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首演,用多变的节奏、平行的和弦进行和多调性的和声及新颖的配器手法,描写一个木偶变人以后的悲惨命运,着意表现一种强烈刺激性的戏剧舞蹈音乐效果。1913年,他的二幕舞剧《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仍由该团在巴黎首演,因音乐节奏变化多端,多调性和声嘈杂刺耳,令观众难以忍受,全场骚动,以至大队警察被调来维持剧院的秩序。这部作品追求一种原始主义音乐质朴的表现,他大胆地运用一连串不协和音和弦进行的手法和不规则异常变化的节奏型,使人们联想到法国野兽派画家那种完全变形、夸张的绘画风格。此后,斯特拉文斯基转向另一种风格。
1919年,斯特拉文斯基取材于18世纪的音乐片断而写成独幕芭蕾舞剧《普尔钦奈拉》(Pulcinella,又名矮胖驼子)剧情取自16世纪那不勒斯的假面喜剧关于性情冷酷残忍的普尔钦奈拉这个传统角色的故事,用现代音乐手法来表现巴洛克音乐特点,这是他的第一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直到1950年他所写的三幕歌剧《浪子的历程》(The Rake's Progress)仍保持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这部作品取材于18世纪英国画家霍格斯(1697~1764)的同名版画,选用一些古典歌剧的片断作音乐素材,按照18世纪莫扎特式的写法,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和小合唱,用数码歌剧的结构,然而管弦乐手法都是现代的。这是他的最后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www.xing528.com)
在30年中,从17世纪蒙泰维尔迪的歌剧到20世纪韦伯恩的序列音乐,斯特拉文斯基都用来作为创作新古典主义音乐汲取的音乐素材,其目的在于创立一种以古典形式为外衣的、特殊的现代音乐,而不是单纯的复古。他力求音乐形式结构明确,节奏单纯又有变化,以突出多声部线条为其特点。他不采用古典传统和声,以自然音阶作为基本的音响材料,各个音的结合不受和声逻辑的约束,其用法近似十二音体系的原理,构成一种“泛自然音主义”(Pandiatonicism),即以自然音阶为调性基础,用自然音阶取代平均律的半音阶。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风格变化多端,技法力求标新立异,在欧美有很大的创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