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英文中其实是个贬义词,含有“家长制”“非民主”的意思。父母要让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须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的要求,他才能做好这件事。父母如果漠视自己的教育职责,在教育理念上又存在一定的偏颇,家庭教育就较易出错。
父母对孩子过度地关心、过度地照顾,会压缩孩子的成长空间。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甚至需要父母陪读。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到大不需要考虑任何学习以外的事情,这样怎么能收获成长呢?正是父母极端的限制、干涉,阻碍了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进行的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这可是《联合国儿童宪章》的基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而孩子成长的过程往往是父母撒手让孩子飞的过程。让孩子飞,首先是父母必须相信孩子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给他们松开翅膀;其次,让孩子飞,要给孩子真正地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不断增强行动的力量,坚守自己的梦想。
但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父母特别容易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没做成的事情,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这难免不切实际。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之所以能卖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映。这些年来,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逐步加大。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这一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往往游离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形式之外。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家庭教育,似乎还没有成为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对它进行管理。
我们都知道,要想驾驶车辆,需要到驾校学习一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并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拿到驾照,否则无照驾驶就会受到重罚。而要为人父母,“驾驶”家庭之舟远航,恐怕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学会的。何况现在很多人连婚检都懒得做,根本没有可能去进行几个月的专业培训。他们糊里糊涂地便做了父母,似乎全然不顾自己的语言、行为会在孩子心理上留下什么样的烙印。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关注的焦点普遍是学校教育,父母考虑更多的也是学校教育,因而父母们常常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教育真正的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3岁看老”,孩童时期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一个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背后总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同样,一个人有着不健全的人格,其所在家庭极有可能充满冲突和矛盾。
父母把孩子送进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就交给您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这孩子今后“与我无关啦”。其实,这样做是绝对行不通的。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是父母陪伴着孩子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则往往是父母撒手不管。(www.xing528.com)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印证这一点。张家港一个上初二的孩子,晚上在家里复习准备第二天的考试。就在这时,他父母邀请了几个朋友来家里打麻将,还一直打到很晚。孩子无奈地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他的父母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孩子当天晚上就离家出走了……
朋友们常问我:你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时,我一定是在看书或写作。教育孩子有时候不需要讲话,身教远大于言教。父母有多少时间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学习氛围,也决定着这个家庭中的孩子未来成长的高度。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尚有相当大比例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90%以上的家庭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父母不追求进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父母为孩子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总之,父母要同孩子一起成长,离不开持续的学习。父母要将孩子培养成读书人,自己首先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都热爱读书,那么我们的孩子自然会和我们一样养成并爱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生活方式——读书。
(朱永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