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枣林书院准备详细询问魏勇和他的学生一些问题时,几位“联合国官员”来邀请我旁听他们的辩论。原来,在书院的隔壁,模拟联合国关于科索沃问题的辩论正在紧张地进行。我知道,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已活跃在国内外的校园里许多年,甚至还有国际性的组织经常开展世界中学生模拟联合国的竞赛。在模拟联合国现场,我看到那些代表着各个国家的“官员”用英语侃侃而谈,他们说话条理清晰,甚至可以脱稿讨论问题。我禁不住对李希贵校长笑着说,这些孩子真了不起。
离开了辩论会场,我们在外面的准备教室里看到了许多国际组织的宣传标语。陪同的学生告诉我,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世界,他们以模拟联合国的社团人员为骨干,通过发展新社员的方式,成立了一系列模拟国际组织,如模拟欧盟、模拟上海合作组织、模拟世界原子能机构、模拟世界卫生组织等,并希望通过这些模拟机构,将同学们培养成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和多元化理解能力的杰出人才。尽管是模拟国际组织,但他们的活动内容不拘泥于所模拟机构的固有议程,而是设定了多种未发生的情况进行独立的讨论与交流。
更有意思的是,学生们还自发地创建了一些新的国际组织。如许多同学意识到,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空间卫星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协调不周,协调能力不强,将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此外,如果未来发生战争,为了将对信息运行设施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有必要成立一个起协调作用的国际组织,于是“国际信息协调中心”应运而生,并很快颁布了《国际信息北京公约》。再比如,有的同学认为后汽车时代指日可待,如何从现在开始限制汽车生产,减少汽车数量大量增加给人类带来的负担,需要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于是,由“巴西”发起,“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鼎力支持的“里约热内卢公约组织”揭牌。学生们避开了那些汽车工业或突飞猛进或如日中天的国家,从另一个视角寻找解决问题的力量与智慧。还有一些同学发现,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出现,世界上一些新能源充足的国家和地区将成为各个国家战略利益争夺的焦点,所以,在冲突没有形成之前,及早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尽快制定相关的公约,应是当务之急。除此以外,“世界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推动委员会”“国际中学生留学协调中心”等,也都是学生们以国际视野创立的模拟国际组织。(www.xing528.com)
十一学校如此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2009年5月22日校内发生的一场冲突有密切的关系。当时,十一学校的中国学生和韩国学生因为饮水问题发生争执,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以及长期以来积蓄的不满情绪,学生间的相互指责升级为肢体冲突。很快,网络传播让事态进一步扩大。十一学校的毕业生相互联络,希望回母校弄清事件原委;一些对韩国留学生有偏见的社会人士也开始通过多种途径,煽动十一学校在校生采取行动。形势很危急。李希贵校长临危不惧,把“危”化成了“机”,适时推出国际意识教育,在全校开展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大讨论。与此同时,李希贵校长还将5月22日定为“多元文化理解日”,并围绕这个日子,策划了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的系列运动会,即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民族运动会、五洲城市运动会;创办了世界文化艺术节,即罗马尼亚日、美利坚文化周、法兰西文化周、澳大利亚日、德国文化日、英国文化日等节日;开展了以“一班一国家,一校一世界”为主题的各国文化研究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