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和计算机房是学校设施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读书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当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和语文教育已进入误区,图书在许多学校只是一种装点门面的工具,而并没有真正成为孩子们须臾不离的精神食粮。有鉴于此,我们的《新世纪教育文库》为中小学生精选了100部古今中外的名著。我们重点推荐了20种左右的必读图书。希望通过阅读它们,我们的孩子能有更多的人文关怀、更高尚的人格。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时代。学生学习的场所已不可能只限于课堂和学校。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已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高超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因此,我希望彻底改变传统学校的格局——把学校的图书馆搬到教室里、走廊上,让学生可以随时找到自己想读的书、想查的资料;把学校的计算机搬到教室里、走廊上,让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浏览,随时与专家联络。这些设备应该没有使用的时间限制,只要有学生在学校,我们就要尽一切努力为他们服务,让他们得到最大的便利。(www.xing528.com)
究竟什么是最理想的学校?我想引用《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的一段话来概括:“我常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因为,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儿到学校去。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巴学园是一所在1937年由小林宗作先生创立的学校,在1945年毁于战火。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8年的时间,却被永远地写在了教育的历史上。所以,理想的学校,就是让学生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学校,就是让学生永远怀念的学校。
(朱永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