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孙维刚一直认为,德育的成功,将有力地促进智育的开展;而对德育的忽视,也会阻碍智育的顺利进行。在教育教学中,孙维刚一直是把对人的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他要求学生首先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愿意服务社会的人,其次才是成才。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向人民“讨价还价”,甚至危害社会,这样的智育再成功也毫无价值。有的人说,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做人没有唯一的标准,但孙维刚还是执着地认为做人是有最高标准的,比如正派、诚实、无私等。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他注重三点:希望学生做诚实、正派、正直的人;希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希望学生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使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你而生活得更幸福些。
学生徐某忘不了那次特殊的考试。入学前,她因生病没能参加数学考试,孙老师为她安排了补考。拿到试卷,徐某愣了:“老师,这份试卷我以前做过。”孙老师乐了:“你很诚实,我收你做我的学生了。”在孙维刚的班级里,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不需要监考教师,教师发完卷子,可以离开,铃响后,同学自己把卷子收齐送去,绝对无人作弊。因为诚实是同学们最珍贵的财富,谁都不想亵渎它。
孙维刚开家长会的主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重德轻智。三轮实验班学生家长李全还记得:有时孙老师会把学生的成绩及排名列在黑板右侧,而随后又在显要位置列上一个“综合分”即“素质分”。开家长会时,有时成绩不好的学生却会受到表扬。家长们当时都对孙老师的这一做法感到不解,后来才明白他用综合素质去评价学生是正确的。他认为有远大抱负、正派、诚实助人的学生最终才能成才。当初成绩不好的阎珺用后来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1999年6月,孙维刚接下了他的第四轮实验班。在班会上,孙维刚多次对家长们阐明他的观点:“做学问,先做人。不要只是想着三年后考高中,六年后考大学,这些都先不要想,当务之急,是想想如何把孩子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面对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孙维刚认为:作为一个中学教师,个人也许是苍白无力的,无法左右社会上的大气候,但可以构建班级范围内的“小气候”。在孙维刚的班上,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班规,如不准留长头发,唱歌要唱革命歌曲,着装要朴素,男生女生不许轻浮说笑,不寄贺年卡,递送东西给别人要用双手,教室里必须一尘不染,放学回家要帮父母做家务等。对于这些规定,持不同意见的人大有人在,但三轮实验班的家长和学生都挺支持的,故而这些班规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这些班规的约束下,他们班的学生和其他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他们班永远有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氛围。
孙维刚从来没有因为学生的学习发过火,但会为学生不认真劳动、不保持教室整洁等“小事”发很大的脾气。一次,班上的学生与看自行车的老人发生了争执。孙维刚得知后,严厉批评了同学们。他对同学们说,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为学校看自行车,并把自行车摆放得整整齐齐,是不容易的事,同学们即便与老人之间有误会,也不应与老人争吵,而应多加体谅。原本还愤愤不平的学生,被孙老师的一席话说得心服口服。
孙维刚认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他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校扫地、擦桌子、冲厕所,在他的感召下,同学们也早早地来到学校打扫卫生或学习。在一个寒冬的早晨,孙维刚骑车上班时,在一段坡路上看到一个小贩正吃力地推着三轮车。看到这种情况,他连忙停下来帮助推车。因为这件事,当他赶到学校时迟到了五分钟。他本来想向同学们解释一下,但他突然想到,假如是某位同学迟到了,他会怎么做呢?于是,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走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下“我今天迟到了,对不起大家”,然后走到门外,在寒风中站了整整一个小时。外面的风很大,同学们都知道他身体不好,他的这种言出必行、信守承诺的举动让大家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www.xing528.com)
面对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孙维刚更是能及时纠正,勇于认错、改错。有一次,班上的一项工作没做到位,他批评了两位班长。后来,通过进一步了解,孙维刚发现自己冤枉了她们。在家长会上,孙老师诚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当着全班同学与家长的面向两人赔礼道歉。他的这些行为非但没有降低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同学们都觉得他是一位可亲可敬、值得信赖的老师。
正是在良好的班风及孙维刚的“身教重于言教”的熏陶下,他的班级中出了一连串的“怪事”:
离中考只有半个月了,李冰的父亲不仅不让患风疹的李冰回校取书包(李冰当时是上课上了一半去医院的,全部复习资料都在书包里面),自己也因害怕身上携带了病毒而没有去学校拿孩子的书包,还反过来叮嘱老师和同学们注意自身的健康防护。
当阎珺同学准备再次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再拿一块金牌时,他不“珍惜”自己的时间,拿出100多个小时为班上同学做辅导,自己却在选拔中以一分之差落选。但他的家长和他都认为这样做,很值。
高考分数差一分,就有可能与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可是孙维刚第三轮实验班学习成绩排在前15名的学生,却作出一个令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把四个市级三好学生的名额(高考时每人可以加10分)主动让给学习成绩排在他们后面的伙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