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中的人格魅力:合作的力量

教育中的人格魅力:合作的力量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面对合作与竞争,我们要确立“双赢”的观念。但事实上,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样的教师也会成为他人眼中善解人意的教师。所谓“善解人意”,就是善于换位思考。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

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教师的影响力施加得如何,取决于力的平衡。教师的影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取决于教师能够在多大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有不少教师个人素质很好,但是缺乏合作精神,与别的教师斤斤计较,这样的教师不会有多大出息。

合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和教师的合作、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教师和校长的合作,以及教师和社会的合作。

面对合作与竞争,我们要确立“双赢”的观念。过去我们常常认为,在竞争中只有一个赢家,因此合作有一定的困难。但事实上,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真正高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非常尊重他的同事、他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各方面因素的教师。

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呢?我认为有三个要素:一是换位思考,二是尊重,三是互惠。(www.xing528.com)

换位思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讲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特别难。换位思考是一个向哲学命题发起挑战的心理学命题。哲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存在”只能有“这个意识”;心理学家则说不能这样,“这个存在”要有“那个意识”。换位思考因此很难完成,稍不注意,就会导致本位主义和自我中心,变成一切从自我出发。我们都知道,过多的本位主义和自我中心,必然会导致冲突。这些冲突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说,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教师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不至于去抢自习课的时间,就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这样的教师也会成为他人眼中善解人意的教师。所谓“善解人意”,就是善于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并不意味着忽略自己的存在,而是知道别人需要什么,并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友谊之手,而不是置别人的痛苦于不顾。

尊重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是在人的生存、生理等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产生的一种很高层次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学生。

互惠是指我们教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互相帮助。比如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大家可以分享活动的成果,得到相应的回报。有一种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能否达成关系的平衡,主要取决于心理评价。每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都会有所付出,这就是所谓的成本。同时,每个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也都会得到一些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利润。如果这种交往能够令自己有所收获,人就会继续这种交往;如果这种交往浪费自己很多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人就会终止这种交往。但是有些教师在看待教育过程中自己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的问题时,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所得,这就导致了各种交往的失衡。

一个优秀的交往者,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具有一点儿奉献精神。我们要相信,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交往的过程实际是利益平衡的过程,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得失,表面看是暂时得到了一些东西,但实际上失去的是长远利益,得不偿失。

我觉得,如果一个教师能真正做到以上三点,他一定会赢得教师群体的尊重,赢得校长的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家长的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