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按照生源分布趋势和学校发展状况,稳定、合理控制学校规模。严格控制班额,坚决消除大班额现象。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向,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管理错位,一些校长自身缺少必要教学管理经历,对教学常规管理不甚了解,缺乏经验,有的作风漂浮,管理重表象、跟风头、轻实质,工作推进上虎头蛇尾,急功近利。

学校教学工作需要规程,但更需要的是落实。再好的管理制度不落实就是空文一张。只有我们共同努力,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扎扎实实地促进教学常规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当前,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重心也应转移,重点放在课前的准备与课堂深入、学生作业的批改、学困生的辅导与培优补差上。学校要拿出一套检查方案与措施,以确保教学常规的实用、实效。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任和教学骨干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协调工作,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到学生当中去,了解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纪律状况,向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以及他们对学校的要求。要深入到课堂中去听课,全面地、及时地掌握班级的状况,了解和发现师生在教学、生活中存在的典型或问题,及时加以推广或解决,以便不断改进工作。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学校除严格按学校纪律每周对班级工作常规检查、考核之外,还要注重教学进度。要求每个年级每月必须召开至少一次有学校领导参加的年级工作会,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对学生提出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要让此类会议真正起到作用。

要求教师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每月实行月质量监测,将监测成绩上报教务处汇总分析,然后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逐渐优化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协助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和学风。班主任引导学生自主依据兴趣爱好、发展方向、成绩优劣,组成学习小组,着力抓“中间”,带“两端”,重点辅导低差学生,全力消除学习成绩“不及格”现象,使优秀率稳步提高。

适当组织课内外活动,让校园不再“沉闷”,结合班级特点,开展诸如节日活动、竞赛活动、才艺展示等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心灵丰富起来,脸上的笑容灿烂起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张扬个性,使学生思维活起来,课堂生动起来。

从教师看,少部分教师对常规有抵触情绪,认为常规管理限制其教学创造性,增加其教学工作负担。

案 例

一、突出问题

1.备课要求不够科学。在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分层次进行,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把握不住课堂纪律的现象。其实授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果我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不仅可以提高课时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班级设置欠规范。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阻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还有就是作业的设计、班级管理不够科学化。目前有些学校70人以上的班级较多,个别班级人数达到80人。而个别学校却为生源不足发愁,有的班级只有17人。

4.综合实践活动欠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但这么多年以来,仍然是一些学校的管理难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安排不够稳定,校本培训不够,教师认识不够;二是缺少系统规划,工作没有形成套路;三是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实践”,有些活动学生还能在家长的配合和学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动需要组织外出实践,又担心安全问题,只好放弃。

5.校本课程开发欠教师。现在学校都在自主开发属于本校的校本课程,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技术要求、责任心要求较高,而目前教师最缺乏的就是有关课程设计和评价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

6.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欠整合。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教师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等校内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在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占有一定比例,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德育活动中实施学科教学便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调控二者的关系,现在的研究也还是零星的、点滴的,尚未形成体系。(www.xing528.com)

解决的策略一是要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二是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教育的生本内涵,提升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采取措施

1.利用政策优势为薄弱学校争取获得教育资源的条件,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通过教师互动交流或其他渠道,逐步使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配备合理化。同时增强薄弱学校生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薄弱学校要立足自身情况,生成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

(1)按照生源分布趋势和学校发展状况,稳定、合理控制学校规模。严格控制班额,坚决消除大班额现象。通过各种手段,优化区域内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更好满足区域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2)在“互动式”交流中努力提高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教学水平,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

(3)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向,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4)加强“互联网+教育”为核心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投资智慧校园建设,调动师生开发、交流、共享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2.以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突破口,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深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以“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学校应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1)明确备课要求,关注教师个体备课。教师备课既要备“教”也要备“学”,这一节课班上学生的状况是怎样的,要进行研究。我这个班上是优生多些,还是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多些,如果按照中等水平的授课,对后进生要强调些什么,对优生应该怎么样提高?此外,备课可以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地来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其形成教学理论。

(2)关注上课,将课堂教学管理纳入常规检查及教师工作量化评估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场所。规范随堂听课,形成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听课管理制度”,将听课的等级评定与绩效奖励挂钩。这样一来教师就不会忽视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监控,才能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3)关注作业的布置和辅导。我们布置作业基本是按中等学生的能力来布置作业,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一个难题可能就要做很长时间,会觉得作业布置多了,而优等生很快就完成了。因此学校要关注作业布置,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分层要求(虽然这不是一种新提法,但现实中落实的并不好)。布置作业要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布置能揭示规律和方法的作业,不要布置简单重复性题目;要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兴趣的题目,不要布置教师一时冲动决定的题目;要布置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巩固提高的作业,不要布置充数作业。作业的辅导也要集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结合,不仅应有对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的辅导,也应有对其他学生的辅导。

3.以校本培训为突破口,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

校本培训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常规工作,在校本培训中,我们还应注意对校本培训工作有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想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就要将其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到位,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健康发展。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体队伍,应当让所有教学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德育工作者。要以开展雅行训练为重点,以营造校园文化为目标,将教育教学管理作为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融合统一的主要渠道,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研究教学管理规律,考虑教学管理计划,使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起来并落到实处。

4.发挥教研组作用,调动学校教研的积极性,“以校为本、区域互动、校际联动、促进均衡”,实现联动、分享、共赢。要坚持服务型、过程化、展示性、激励性的教研机制,改变教师“被教研”的状况,引导教师自我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