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不如变化快,不用做规划
有人说,计划不如变化快,未来瞬息万变,不可能完全按照计划来,到时候还要去改,还不如走一步看一步,所以没有必要做计划。然而,事实上,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是需要考虑自身的特点、环境的影响等一些变化和不确定因素的,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不断修正。此外,正是因为时代变化太快,我们才需要通过规划来让自己做更充分的准备,面对未来的变化时才不会被淘汰。
美国哈佛大学30年前曾对当时的在校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没有目标的人占27%,目标模糊的人占60%,短期目标清晰的人占10%,长期目标清晰的人只占3%。30年后的追踪结果表明,没有目标的人基本上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目标模糊的人基本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为生存疲于奔命;有短期目标的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有着清晰的长期目标的人,他们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把人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用在最该用的地方,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实现人生目标。因此我们应该谋定而后动。
(二)职业规划等到即将毕业时再做也不迟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选择未来从事的职业,更是对未来整个人生包括家庭、事业、生活、人脉等全方位的考量和规划。所以进入大学后,都应该对未来的职业进行长期系统的规划,包括但不限于对大学时光的规划。规划后利用大学几年的时间,去做有针对性的知识、能力、人脉等方面的准备,培养自身的内在职业素养,为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其实在高中,高考前就应该开始,这样选择读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
(三)制定职业规划急功近利(www.xing528.com)
曾有一项在数百名大学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95%的同学表示自己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总监;77%的同学说,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万~100万的职业经理人,还有20%的同学表示毕业后10年之内上《福布斯》等知名杂志的富豪排行榜,做一名“金领”。
有专家指出,许多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为自己制定职业规划是件好事,但不宜急功近利,追求速成,这样会导致眼高手低。
(四)缺乏对自身的全面了解
许多人没有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首要的原因是对自己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想进行职业规划,但不知如何下手。
在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时,最好是面对现实,做一个全面的自我分析,做好“四定”。即“定向”,就是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定点”,就是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地点;“定位”,就是确定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定心”,就是做到心平气和。这些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干”4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防止“低价出售”自己,也可以防止期望值过高而一无所获。
(五)专业就是职业
一般来说,80%的专业决定不了职业。专业是学习阶段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被动地接受,而职业则是毕业后的任务,是一种主动的谋生手段。两者唯一的关联恐怕只是一些知识背景。谁都希望自己选择的专业就是今后的职业,但真正发现要转行时,所付出的代价恐怕也仅止于“知识背景”而已。大学的专业,很大程度上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为理想、为事业甚至为生存去从事一项工作时,得主动去学习充电,培养职业要求所需要的专业精神。尽管大家已经选择了轨道交通行业,但是未来依旧有无限的可能,即使未来的职业就是轨道交通行业,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也可以帮助我们的职业之路走得更稳、更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