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轨道交通专业版》中的《爱情的依恋理论及其适用性》

《高职轨道交通专业版》中的《爱情的依恋理论及其适用性》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Hazan与Shaver通过研究母亲与其1岁孩子的互动提出爱情的依恋理论。他们认为母婴关系与恋人关系有相似之处。从婴儿身上总结出的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3种依恋类型也适用于年轻人及成人的恋爱关系。这种依恋类型体现在爱情中就是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照顾到他人的需求;能够积极地看待他人的行为,不担心被抛弃,也不会回避对方的亲密表达。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

Hazan与Shaver通过研究母亲与其1岁孩子的互动提出爱情的依恋理论。他们认为母婴关系与恋人关系有相似之处。与对方在一起时会得到心理满足,与对方分离时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

“最被重视”和“被无条件接纳”的心理需求,例如,婴儿发现没有得到母亲足够的重视时,会通过哭闹等形式吸引母亲的注意力,求得母亲的亲密照料。从婴儿身上总结出的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3种依恋类型也适用于年轻人及成人的恋爱关系。

(一)安全型依附

母亲离开时,婴儿表现出不快乐并想要挽留母亲;母亲离开后能玩玩具等待母亲归来;母亲回来后主动寻求拥抱与亲密嬉戏,被抱一会儿后可以自己接着玩儿。

这种依恋类型体现在爱情中就是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照顾到他人的需求;能够积极地看待他人的行为,不担心被抛弃,也不会回避对方的亲密表达。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

(二)回避型依附(www.xing528.com)

母亲离开时婴儿不关注,母亲回来后也不关注,婴儿抑制自己焦虑情绪的表达。这与母婴平时的相处经验有关,婴儿在过往的经验中学会了不期望母亲能长时间相伴。

回避型依恋者能够在亲密关系之中敏锐地察觉出危险的因素,并且心中时刻有关系将要破裂的不良预感。程度轻者面对他人的亲密感觉手足无措,不知该怎样回应;程度甚者会因此对另一半缺少信任,在感情中也投入寥寥,并伴随着强烈的自我依赖倾向。

(三)焦虑型依附

母亲离开时婴儿哭闹不安,表现为强烈的抗拒;母亲回来后情绪难以平静,表现为极度依赖母亲,怕母亲再度离去。

这类恋人需要大量亲密表现,对恋情高度重视,害怕被伴侣嫌弃或抛弃;认为自己必须非常努力才能得到伴侣的青睐;常常不安,或怀疑伴侣是否还爱自己,不断地要确认对方的心意,有时激烈的行为表现甚至会使对方敬而远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