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客观性心理学研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观察和实验设计、收集各种数据材料、分析整理记录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不能主观臆测、暗示和虚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学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做用户研究或用户体验的工作,心理学在用户研究中则是运用心理学思维和心理学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一)客观性

理学研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在观察和实验设计、收集各种数据材料、分析整理记录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不能主观臆测、暗示和虚构。

(二)发展性

心理现象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必须遵循发展性的原则,不仅要看到当前的心理活动特点,还要看到心理发展变化的方向,绝对不能把心理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可能因各种因素的长期影响而发生变化。

(三)实践性

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心理学研究不仅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还需要在各种实践中进行;既要有理论研究,也要注重应用研究。

(四)系统性

在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时,必须考虑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制约作用,应该把某一心理现象放在多层次、多因素和多维度的系统中进行分析。

(五)伦理

对心理现象和过程的研究应当符合社会和生命伦理的要求。心理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因此,任何心理学研究都不得为了获得研究资料而对被试施加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处理,也不得在未经被试允许的情况下,把被试的任何档案资料公布或供给其他人使用。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千姿百态的心理现象

材料1: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指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如:“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尽管表面显得很从容,其实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巴纳姆的名字将福勒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材料2:社会刻板印象

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刻板效应。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农民质朴,军人雷厉风行,知识分子文质彬彬,商人较为精明等。在地域方面,人们会倾向认为法国人浪漫,英国人绅士,东方人观念保守等。

利用刻板印象可以简化我们的认识过程,使我们能迅速地适应某种环境。但由于刻板印象是固定化的,往往阻碍人们看到新的现实,接受新的观点,结果导致人们对某类群体有许多社会偏见,如对男幼师、男保姆不理解。

材料3: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心理学家罗斯做过一个实验: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着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在与人交往时,人们往往会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思考:

(1)生活中你还观察到哪些有趣的心理现象?请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分享。

(2)我们每个人对外在客观世界所体验到的感受千差万别,请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进行解释,讨论并分享。

【拓展阅读】心理学专业的人,现在都在做什么?[2]

那些认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只能去做心理咨询师的,说明他还不足够了解心理学,把心理学等同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学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www.xing528.com)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种类繁多,所做的事情五花八门。

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

接下来就来细数一下,那些从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现在都在干什么?

出路1: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猎头

管理心理不分家,管理心理学本身也是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所以就有那么一批心理学专业的人,毕业之后进入了管理行业。

有很多的心理学毕业生,在这个行业也通过发挥心理学的优势,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比如著名的人力资源测评公司Normstar的创始人苏永华就是一个心理学人在管理领域风生水起的典范。

从事人力资源专员这个岗位的人,各个专业的都有,心理学也是其中之一。心理学可以从选拔人(如人才测评)、培养人(如成人学习心理学、学习动机)、激励人(如成就动机)的角度去做深人力资源的专业。

出路2:互联网公司。

在人人都能成为产品经理的时代,有不少心理学毕业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互联网大军

互联网职位“四大金刚”:技术、设计、产品、运营。除了技术是程序员的专长外,设计产品和运营都有心理学毕业生身影出没。

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做用户研究或用户体验的工作,心理学在用户研究中则是运用心理学思维和心理学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

出路3:高校心理教师、中小学心理老师。

各大高校和中小学纷纷开设心理健康中心,使高校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需求增长,因而学校成了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好去处。

高校的心理健康老师需要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以及提供免费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中小学心理老师,可能是心理老师,也可能会转为语文老师或者数学老师。

出路4:读博,做科研。

就目前来看,心理学博士的就业率比较乐观,大多数是进入高校,做着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

出路5:心理咨询师。

注意是心理咨询师而不是心理医生,因为如果只学了心理学,是没有资格当心理医生的。

影视剧的渲染让大众普遍以为心理咨询师是个“高大上”的职业,但真实的情况是,在中国心理咨询师的入职门槛和从业资格比较低,并非心理学专业的专利。在咨询师群体中,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咨询师占了半壁江山。而心理学专业出身,投身于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则为数不多。

出路6:培训师

很多培训师最初都会供职于心理服务机构,以项目的形式为企业提供心理服务,如EAP(员工帮助计划)。

出路7:跑偏。

从事各种职业,如销售经理、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再如演员娜塔莉·波特曼,毕业于哈佛大学心理学专业;NBA球星邓肯,毕业于维克森林大学心理学专业;制片人杰瑞·布莱克海默,毕业于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专业;导演英达,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