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是最人道的职业,因为教师是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人打交道的。每个人从儿童时期开始,知识领域的开拓,文明习惯的养成,以至个性、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教师都起着主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数学名师必须具备高尚的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作为名师,除了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应具有新的素质。
(1)全新的价值观
提高名师素质贵在全面,重在价值观。名师的价值观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全新的价值取向。
a.高尚的职业理想。这是师魂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价值观的最根本表现。职业理想具体表现在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三个方面。
中小学数学名师必须确立自己终身从事的工作是事业而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名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事业心要落实到每一节课和每一天具体的工作中。
责任感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实质上就是要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要关怀每一个学生,使“好学生”“中等学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承认个体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积极性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创造),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以真情实意、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着眼于“综合学力”提高,完成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专业能力、训练科学思维、教会学习策略等四大任务。教师要发挥知识本身的魅力,以满腔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旺盛的气势、飞扬的神色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的变革是根本的变革,作为名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在教育价值观上,要克服长期以来只片面强调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确立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的基础,实现面向少数、造就精英为面向全体、为了全体、造就全体的目标转变。
在人才观上,真正改变将学生视为消极被动的“物”观,不重智轻德,不贬低人格,而将每个学生都看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在教育质量观上,真正改变过去以考分高低为评价质量唯一标准的做法,发展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发展新知识的能力。
②全新的职业取向。
进入新的信息时代,中小学数学名师既要担负起克服人类无知与陋习的重要使命,又要在服务道德、服务理论、服务实践、服务经验、服务判断、服务团体等方面具备如下专业化特征。
a.道德: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将道德力量与知识创新联系起来。
b.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作为职业支撑。
c.实践:教师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
d.经验:在实践反思中发展自己的经验体系。
e.判断:面对教育实践的不确定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f.团体:依赖专业团体实现合作探讨和专业评价。
一言以蔽之,作为中小学数学名师,既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既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又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自觉的反思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③准确的工作定位。
21世纪,我国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教师工作定位也突破了以往单纯传授灌输的模式,开始向引导学生创造性发展。作为21世纪教师,其准确定位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a.做尊重学生的益友。传统文化中的师生观,往往将尊重视为单向的,即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而新的时期,尊重应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尊重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现有状态,尊重学生发展潜力和实现的可能性。但尊重不是放任自流,尊重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做独具慧眼的伯乐。自古以来,行行出状元,在未来社会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作为中小学数学名师,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做发现学生各方面潜能并最大限度使之得到充分发挥的伯乐。为此,一要充分信任学生。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因此,要努力开发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潜能并找到适合其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二要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不同爱好和长处,学生的差异不仅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征、心理特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关爱每一位学生,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为每位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是新时期中小学数学名师必备的素质。
c.做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知识、情感和意志是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的,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洞悉学生心理,体察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成为学生心理保健医生,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容广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烈深厚的爱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真正发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
④全能的教育心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才的保障,也是中小学数学名师成就自我的事业。为此,我们要努力成为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育活动的创造者,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研究表明,21世纪的教师素养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a.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理性支点。
b.具有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一是本体性知识,即特色的学科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知识、学生学习评价的知识等;三是文化知识,即特色学科知识以外的知识。(www.xing528.com)
c.具有与高质量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和研究能力。主要有三种:理解他人并能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其中教育研究能力主要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
d.具有教育智慧。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是上述各方面专业要求在教师身上实现整合的结果,是教师长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反思、探索、创新的结晶。
e.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辐射作用。即通过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示范及成果的辐射,带动一部分教师群体,形成一个优势学科。
f.具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中小学数学名师要在更高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超越,必须努力学习,由教育职业者变为教育学习研究者,由他人成果的消费者变为自身成果的创造者,从为获取资格学习变为终身学习。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将停止教学”,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活到老。
(2)科学的创新思维
创新精神是21世纪中小学数学名师必备的素质,要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首先我们中小学数学名师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更新观念,在求精、求异、置疑、反思、再创等内容或环节上下功夫,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不懈地努力。
①求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心设计”,由此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②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在课堂上让学生寻求一题多解,力求“不同、变异、奇异”,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巩固知识、活用知识、发展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创新思维潜能。
③置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石。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恰当而巧妙地设置疑难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石。
④反思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在解决数学问题以后,在得到一种解法以后,对解题的全过程进行自觉、深入、反复的思考,再看一看,想一想,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再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升华。所谓再创,就是按照弗赖登塔尔“再创造”原则进行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把“教”转换为“学”,把教师的活动转换为学生的活动,把“讲数学”转换为“创造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丰富的文化素养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说:“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精辟的描述:“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方式文化、物质文化三个相互联系的层次。由于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所以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养指“经常修习的涵养,如艺术素养、文学素养等”(《辞海》)。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素养也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主要包括哲学素养、数学素养、逻辑素养、心理素养、美学素养等内容。
①哲学素养。
数学家迪莫林(B.Demollins)说:“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穿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穿数学的深度;若没有这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徐利治先生指出:“把数学哲学和数学史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数学教育过程中,促进数学与哲学、历史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数学史上出现的三次数学危机认识哲学与数学的关系,了解极限、直觉与灵感中的哲学观及其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掌握实践第一的观点、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以及相互联系的思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思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抓主要矛盾的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并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
②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主要是指数学知识素养,包括概念性知识(显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缄默知识)。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意义、分类与价值的认识,了解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统计思想、公理化思想等;了解数学思想的内涵及其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掌握分析法、综合法、化归法、假设法、递推法、试验法、列举筛选法、图表法、逆推法与数学建模等数学方法在中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掌握数学的思维策略。
③逻辑素养。
认识数学与逻辑的关系,理解与掌握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定义与划分,以及判断和命题,假言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这些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与基本规律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④心理素养。
通过对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结合典型、具体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例说明注意、感知、记忆、表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规律的意义及其在中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对动机、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论述,明确非智力因素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任务。
⑤美学素养。
了解美学的形成与发展,认识数学美概念的内涵及其特点,通过数学问题、数学概念、数学符号、解题方法以及数学理论中所蕴含的简洁美,数学的对称美与形式美所显示的和谐美,理解数学美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结合中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事例,掌握中小学数学审美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提升中小学数学名师的文化素养,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人文性特征的具体体现,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
(4)快捷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21世纪中小学数学名师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要的素质。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融合信息,使用信息,做出合理决策。
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曾制定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即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小学数学名师就必须尽快地具备这种素质。
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学过程实际也是师生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一过程以教材为媒介,将教师和学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共同有机体,即信息系统。就教师而言,包括信息的输出、反馈、控制调节、再输出等环节,其结果是输出一定量的信息;就学生而言,包括信息的输入,变换处理、贮存、提取和反馈等环节,其结果是输入一定量的有效信息。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信息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是应予探索的新课题。对此,花煜宽在《信息品质的性质在数学教学中的反映》一文里介绍了信息品质具有“八性”,即广泛性、系列性、相关性、组合性、真实性、精确性、曲折性、新异性,掌握和运用信息“八性”,对于指导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