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石-《数学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石-《数学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置疑,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恰当而巧妙地设置疑难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石。这是对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科学而辩证的阐述。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15]置疑,对学生而言,需要学生本人认为是一个问题,因而“问题”应当满足以下三个特性。学生最初的尝试解答没有结果,对问题的习惯反映和处理问题模式失败。显然,这种设置问题是一种多方位、多角度发散思维的模式。

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石-《数学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所谓置疑,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恰当而巧妙地设置疑难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石。

置疑,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科学而辩证的阐述。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更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近代英国科学哲学家K.R.波普尔认为,“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触发新问题的问题”。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显然,置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5]

置疑,对学生而言,需要学生本人认为是一个问题,因而“问题”应当满足以下三个特性。一是接受性。各人对问题的接受是有各自状况的,包括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也可能仅仅产生于经受解答问题的欢乐愿望。二是障碍性。学生最初的尝试解答没有结果,对问题的习惯反映和处理问题模式失败。三是探究性。从上述的个人状况迫使自己去探索新的处理方法。如果说须满足上述三个特性才叫问题,那么中学数学课本里的“习题”或“常规问题”应该叫作“练习”而不叫“问题”。它们并不都是真正的问题,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教师已经在课堂上提供了典范解法,学生只不过是应用这种典范解法去解答一系列类似的“问题”。当然,有些困难的习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也可能是真正的问题,但数学课本中的习题大多是为日常训练技巧设计的,谈不上真正的置疑。一个好的问题应当具有以下特点中的某一些:第一,问题的解答中包含着明显的数学概念或技巧;第二,问题能够推广或者扩充到其他情形;第三,问题有多种解法。

适时而恰当地置疑,既能体现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又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疑”从何而生,“问题”从何而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获得:研究文献著作,筛选有关问题;延拓发散思维,多方设置问题;综合分析资料,猜想提出问题;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形成问题;注意信息检索,恰当选取问题。(www.xing528.com)

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延拓发散思维,是一个常用的、由一个基本问题拓展到多个问题的思考方法。其常用模式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